谁在杀死“国产葡萄酒”( 二 )
而我国于2008年1月1日才开始实施葡萄酒新国标 , 由于新标准中没有对年份、产地的检测标准 , 又导致虚标年份的做法屡禁不止 。另一个显著差距在于 , 国外葡萄酒种植庄园多为私有制 , 不仅能够实现统一管理 , 且可以世代传承 , 许多葡萄树的年龄均在百年以上 。
既没有土地成本 , 又有政府高额补贴 , 外国酒庄的主要精力自然用于提升品质 , 再依托于酒商进行批发 , 经过各种分销渠道到达消费者 , 由于没有另外的高额支出 , 利润得以合理控制 , 极致性价比带来高粘性 。我国的土地国有化政策 , 则决定土地分散于农户 , 厂商需向农民收购原料 , 但精耕细作的等待实在太过漫长 , 且国内并未将葡萄酒完整归入农业 , 而是坚持酿造的工业属性 , 导致税收成本上升 , 国产葡萄酒原料只能一再降低标准 , 采用仅3-5年的葡萄藤 , 品质可想而知 。
恶性循环下 , 国产葡萄酒不得不以宣传战略为主 , 动辄几亿的广告支出 , 不断加重成本负担 , 本着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原则 , 最终还是由“冤大头”消费者来买单 , 口碑深陷泥沼 。到2017年 , 中国葡萄酒市场已彻底变天 。 据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 , 中国进口葡萄酒占比达到77.59% , 而国产酒占比仅为22.41% 。
▲图:易知数据外敌当前 , 本被寄予厚望的头部葡萄酒企业却陷入了无休止的“内斗”中 。 起源在于2002年 , 张裕集团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解百纳”商标 , 并很快获得证书 。这一做法受到了长城、王朝、威龙等同行的联手反对 , 商标争夺战打得如火如荼 , 直到2011年方达成一致 , 即商标权仍归张所有 , 但六家生产商可无偿、无限期使用“解百纳”商标 。此时 , 回过神来的国产葡萄酒巨头想要调转枪头 , 却发现局势已渐不受控 , 不甘屈居洋酒之下的国内酒企 , 非但不思进取 , 反而昏招频出 。2012年8月 , 《证券市场周刊》官方微博称 , 采访人员将三家国内上市企业共10款葡萄酒送往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 , 均测出多菌灵或甲霜灵农药残留 , 多菌灵为美国禁用农药 , 有致患肝癌风险 , 引发轩然大波 。2018年初 , 王朝干红里被曝混入甜味 , 11月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证实 , 王朝葡萄酒中被检测出非法使用甜蜜素 , 再次重挫消费者信任度 。
不仅如此 , 在销售端方面 , 国产葡萄酒亦是混乱无序 , 经销商窜货、低价违规网上销售、擅自加包装等“雷点”层出不穷 。从终端餐饮买断 , 贿赂营销高额开瓶费;到用进口酒冒充国产酒 , 利用消费者不懂外文 , 以普通货卖高价获取暴利;再到今年被扒出的畸形扫码 , 几十元的产品敢标万元以上 , 国产葡萄酒厂商们 , 亲手将自己送到了万劫不复之境 。自2013年开始 , 我国葡萄酒产量便出现异常波动 , 2014年小幅反弹后 , 一泻千里 , 颓势难挽 。
▲图:华经产业研究院03困境求生 , 未来几何不在沉默中消亡 , 就在沉默中爆发 , 死生一线的国产葡萄酒产业 , 正谋求换骨新生 。早在2019年 , 张裕就宣布全面数字化转型 , 推动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 , 线上借力天猫、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 , 线下则携手经销商推行APP下单订货 。针对重点产品的窜货 , 张裕一次性取消9家经销商合作资格 , 涉及26个城市的32家经销商 , 3位城市经理退岗 , 全力加强物流码、防传码、营销码“三码合一”的系统建设 , 雷霆手段下 , 张裕规范市场的决心可见一斑 。产品线上 , 张裕着手建立“品牌经理制度” , 针对不同目标消费人群 , 陆续推出新款瑞那城堡、卡斯特、新锐五星、派格尔、迷霓、限量版解百纳等一系列新品 。
和张裕的密集推新相反 , 中粮长城做起了减法 。 产品数由之前的1000多个精简至400多个 , 聚焦升级旗下的长城五星葡萄酒大单品 , 剑在重塑企业品牌高度 。威龙则继续秉持“有机葡萄酒”的差异化定位 , 通过海外布局种植园 , 实现规模化运作生产的同时 , 加速深耕空白市场 。曾徘徊退市边缘的王朝葡萄酒亦在加大内部改革力度 , 重组销售系统架构 , 并启动产品梳理工程 , 意在夺回失去的江山 。今年受疫情影响 , 进口酒损伤严重 , 关于国产葡萄酒逆风翻盘的说法不绝于耳 。 前有习大大走访宁夏产区 , 引发朋友圈刷屏;后又有央视点评国产葡萄酒大有前景;时隔不久再传宁夏葡萄酒产业获得国家重点研发支持 。但此时轻下决断 , 显然为时过早 , 对于还在调整期中的国产葡萄酒而言 , 利好下问题仍然严峻 。一方面 , 葡萄酒酿造属于长线项目 , 短期内难见效益 , 大量资本介入后 , 往往把盈利作为首要目标 , 但赚快钱这套传统打法 , 经过市场验证后并不适用 。另一方面 , 我国葡萄酒行业始终未能形成凝聚力 , 企业间各自为营 , 散沙之下 , 很难真正打造出国产葡萄酒的影响力 。临渊羡鱼 , 不如退而结网 。 国内酒企们能否从根源创变 , 摈弃浮躁之风 , 沉淀自身价值 , 是重回正轨的关键所在 。否则 , 结局只怕依然是飞蛾扑火 , 看似追逐光明 , 实则自取灭亡 。
推荐阅读
- 拼多多和特斯拉,谁在保护中国人买便宜货的权利
- 犯罪|疑因无力偿还欠款,男子杀死3个女儿后自杀
- 被迫亲手杀死爱子,最后只能挣扎着死去
- 情感|悲剧:妻子与男医务同居,丈夫持刀捉奸杀死男医生,妻子身受重伤
- 阶层固化杀死了爱情
- 谁在为重复举债盖办公楼张目
- 谁在误读内循环?在内外经济博弈中找平衡
- 孙成昊:谁在左右特朗普政府的对外决策流程
- 这家反华机构背后有谁在“操盘”?
- 杀死无聊的同时,你也在杀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