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奶巨头陷造假风波!飞鹤到底啥情况?

撰文|张银银近期 , 乳企日子不好过 。 曾经的乳品龙头贝因美不仅一直没能摆脱持续了四年的业绩亏损 , 同时还曝出与第二大股东合作不顺 , 有董事辞职的消息 。 千亿乳业巨头飞鹤也正在被Blue Orca二次做空 。Blue Orca表示 , 中国飞鹤声称是公司是中国快速成长的、高利润的婴儿配方奶粉(IMF)生产商 。 不过 , 公司在美国上市的反向合并失败 , 在遭遇一系列审计师解雇和指控不当行为后 , 飞鹤于2013年私有化退市 。 然后股价暴跌 , 业务崩溃 。 但2019年港股上市后公司命运却奇迹般的改变 。报告称 , 飞鹤从2017年至2019年 , 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4% 。 和私有化退市前卖出的产品相同、市场相当 , 飞鹤却获得如此非比寻常的表现 。Blue Orca认为 , 飞鹤的故事更像此前爆雷的Wirecard和瑞幸咖啡 。Blue Orca表示 , 飞鹤高估了IMF的收入 , 低估了数十亿美元的运营成本 , 例如广告和人工费用 , 将员工人数少报了10倍之多 , 严重夸大了盈利能力 。 根据EV /调整后的销售额来评估公司的话 , 即使以5倍的EV /经调整的销售倍数(这是其他IMF生产国的倍数) , 飞鹤也只值5.67港元 。7月9日 , 飞鹤发布公告回应了Blue Orca的做空报告 , 称Blue Orca做空报告中的相关指控毫无事实根据或为失实陈述 。 列举了几大重点 , 对做空报告进行回击 。双方的隔空对战 , 让我国本土奶粉界一哥的背影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国产奶巨头陷造假风波!飞鹤到底啥情况?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是的 , 你没看错 , 我国的国产奶粉领域 , 飞鹤已经是老大哥了 , 而不是蒙牛或者伊利 。虽然其诞生时间早:1962年 , 但相信大部分杆友和杠杆游戏一样 , 在5年前 , 甚至3年前 , 都并不是很了解这家公司 。57年前飞鹤起步于黑龙江齐齐哈尔 , 其官网介绍说:一直专注于中国宝宝体质和母乳营养研究 , 引领行业开创多种提升奶粉对中国宝宝体质适应性的技术、配方与工艺 。根据网络公开的数据 , 2008年及之前 , 奶粉的进口量一直处于低位 , 进口奶粉相比于国内奶粉并不占优势 。转折出现在2008年 。当年 , 国内曝出使婴儿肾结石甚至死亡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 。 此后 , 以三鹿为首的国内乳制品厂商的奶粉纷纷被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 , 其中不乏伊利、蒙牛、光明、圣元、雅士利等大牌厂家 。此次毒奶粉事件重创了中国奶粉厂商的商业信誉 , 导致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进口 。 此后 , 国内的奶粉进口需求量大增 , 在2008年-2014年这6年间 , 奶粉进口量达到顶峰 。 国内的奶粉市场遭到了信任危机带来的灭顶之灾 。此后 , 由于2013与2014年连续两年激增的进口量 , 在2015年国内行业经济出现短暂滑坡后 , 国内市场对于奶粉的需求量出现罕见下降 。大量进口与国产的奶粉共同造成库存的积压 。 这直接导致了2015年进口奶粉的数量大跌 , 国内奶粉终于有了喘息的余地 。低调了几十年 , 2016年 , 飞鹤以年销售额68亿元成为本土品牌第一 。 靠什么?大部分原因是砸钱营销 。数据显示 ,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 , 飞鹤的销售及经销开支分别达到21.39亿元、36.61亿元和38.48亿元 , 所占的营收比例分别为36.3%、35.2%和28.0% , 虽然这两年占比略降 , 但这一数字并不低 。国产奶巨头陷造假风波!飞鹤到底啥情况?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要知道 , 2017年至2019年 , 飞鹤乳业的研发成本分别只有0.15亿元、1.09亿元和1.71 亿元 , 所占营收比仅为1%出头 。而飞鹤官网对自己的定位是:一直专注于中国宝宝体质和母乳营养研究 。 看到飞鹤每年的研发投入 , “研究”二字此时显得尤为刺眼 。但不得不承认 , 飞鹤的这一波操作收割了很多用户 。 谎言说一万遍也会变成真理 , 谁还记得奶源 , 配方制定 , 工艺 , 监管安全这些才是事关奶粉优劣的核心因素呢?最近几年 , 飞鹤的营收、毛利润、净利润均同比增速呈下滑状态 , 且几乎都是过半的降速 。 不知飞鹤的涨价和这些核心数据增速乏力是否有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