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公司曾两次差点夭折,创始人说自己踩了很多坑新浪科技综合2020-07-20 10:36:300阅
来源:猎云网
_原题为:公司曾两次差点夭折 , 现有用户近百万 , 创始人说自己踩了很多坑
作者:韩文静
这是曾承第四次创业 。
作为一名连续创业者 , 从2005年开始 , 曾承就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参与过三个创业项目 , 涉及大数据分析、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 , 这也为他后来的创业积累了经验 。
2014年 , 曾承首次以CEO的身份主导项目 , 他认为当时切入医疗教育领域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 于是创办了治趣 , 为医疗健康从业者赋能 。 那一年也被称为互联网医疗的元年 , 在政策推动与资本追逐下 , 互联网医疗进入喷发期 。
然而在成立后的三年内 , 治趣几乎没有产生任何盈利 , 2015年底 , 账上的资金仅够支撑一个月 , 公司一度面临解散的风险 。
作为一名标准的“学霸” , 曾承本硕博均就读于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 , 在博士二年级时候被破格选留武汉大学担任教师 , 后来赴美国普渡大学继续深造 , 回国后又在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
不同于学术之路走得那么顺利 , 曾承在创业之路上可谓是跌跌撞撞 。
“我们踩过很多坑 。 ”曾承后来才知道 , CEO需要更多地去思考战略和进行宏观把控、筛选投资者很关键……
坎坷过后 , 便是坦途 。 带着“赋能医疗健康从业者”的初衷 , 治趣通过数据与AI在模拟医疗、医健人力资源、辅助诊疗等领域为中国医疗价值创造做增量 , 终于在2018年走出了商业化的一大步 , 并先后获得包括国资委控股的上市公司、AI独角兽在内的三轮共计6000万元的风险投资 。
近期 , 治趣即将完成数千万的新一轮融资 。
文章图片
图1/1方向很重要
让曾承决定创业的是一场讲座 。
2013年 , 美国一个虚拟病人厂商的亚太区老总去武汉大学做推销 , 那是曾承第一次听说虚拟病人 , 用计算机的手法模拟病人 , 让医生和虚拟病人交互提升自己的能力 , 这让曾承感到很兴奋 。
在做了大半年市场调研后 , 曾承发现国内没有类似产品 , 全球做类似方向的也不是很多 , 做这个项目可以弥补国内空白 , 此外 , 这是一个有技术壁垒的创业项目 , 而刚好曾承的优势在于技术 , 他觉得可以一试 。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 曾承深度分析了美国的虚拟病人产品 , 发现了很多不足 , 高达数百万的虚拟病人 , 也不适合中国国情 , 他当即就定了创业方向——做符合中国国情的虚拟病人 。
“优势和趋势缺一不可 。 ”曾承认为 , 在选择创业方向的时候要找一个和自己优势契合的方向 , 才能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其次 , 趋势也很重要 , 不要找很冷门的领域 , 要瞄准大趋势 , 但前提是你能承受得住这个趋势 。
2014年 , 在互联网医疗领域 , 创业者和大量资本蜂拥而至 , 国内外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投资都达到历史最高 。 美国2014年互联网医疗领域风险投资达到41亿美元 , 比2013年增长了125% , 投资总额是过去三年的总和;中国互联网医疗领域风险投资达到6.9亿美元 , 比2013年增长了226% , 投资总额是过去三年的2.5倍 。
2014年 , 注定了它的不平凡 。 从这年开始 , 曾承首次以CEO的身份主导项目 , 他认为当时切入医疗教育领域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 于是创办了治趣 , 为医疗健康从业者赋能 。 那一年也被称为互联网医疗的元年 , 在政策推动与资本追逐下 , 互联网医疗进入喷发期 。
带着“赋能医疗健康从业者”的初衷 , 治趣通过数据与AI在模拟医疗、医健人力资源、辅助诊疗等领域为中国医疗价值创造做增量 , 终于在2017年走出了商业化的一大步 , 并先后获得包括国资委控股的上市公司、AI独角兽在内的共计6000万元的风险投资 。
在技术和商业中间找到平衡
曾承在2005年做过专利大数据分析 , 2009年做过穿戴设备 , 2010年做过室内定位 , 在这三个创业项目里 , 曾承扮演的都是CTO的角色 , 负责技术实践 。 而后却以每个项目的失败而告终 , 也都成为后来创业道路上的宝贵经历 。
“我们踩过很多坑 。 ”曾承后来才知道 , 这三个项目失败原因主要归结于商业模式和团队 。 需要更多地去思考战略和宏观把控、不断寻找合适的人才很关键……
在此前的几次创业中 , 公司的商业模式并不清晰 , 曾承一心认为 , 只要埋头做好技术 , 就一定会有市场 , 对于商业模式并没有思考太多 。 “再加上我们的合伙人同质化有些严重 , 大部分都是技术出身 。 其实合伙人应该是互补关系 , 商务、管理、技术都要有人负责 , 纯技术的团队 , 风险会很大 。 ”
刚开始做治趣的时候 , 从CTO到CEO的转变让曾承有些不习惯 , 他花了一两年的时间才逐渐适应CEO的身份 。
曾承坦言 , “我一开始特别看重技术、产品 , 后来我才明白 , CEO应该多考虑战略层面的事情 , 不仅仅聚焦在细节和产品上 。 ”
做科研时候的曾承基本上是单兵作战 , 以技术为导向 , 创业让曾承明白了以商业为导向的重要性 。 “很多科研工作者在创业之后会陷入各种误区 , 认为是金子就会发光 , 有些自命清高 , 但技术牛和社会是否需要是两码事 , 很多技术研发之后没有市场 , 所以要找到技术和商业之间的平衡点 。 ”
推荐阅读
- 【新浪科技综合】7月底挂牌上市 理想汽车:不予置评新浪科技综合2020-07-20 19:27:350阅
- 新浪科技■神州租车:已向港交所申请7月21日上午九时起复牌新浪科技2020-07-20 19:25:400阅
- #新浪科技#独家|井贤栋内部信:上市意味着更大的责任 对蚂蚁人提出三点要求新浪科技2020-07-20 19:25:330阅
- 新浪科技综合■10000亿大消息:支付宝母公司要上市了 两大交易所回应新浪科技综合2020-07-20 19:25:000阅
- 考生|2020年山东省省属事业单位初级综合类岗位笔试温馨提示
- #新浪科技#蚂蚁集团据悉选择多家银行安排规模100亿美元香港IPO事宜新浪科技2020-07-20 19:08:220阅
- #新浪科技综合#别了创业板“第一大忽悠” 乐视1600亿市值“灰飞烟灭”新浪科技综合2020-07-20 19:07:470阅
- 减负了!广州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填报流程有简化!
- 数据|金融科技时代:品高全栈云的国产化演进
- 「新浪科技综合」传滴滴出行启动IPO 目标估值800亿美元新浪科技综合2020-07-20 18:32:290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