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查|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权威解析2020年北京市中考物理试卷
_原题为 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权威解析2020年北京市中考物理试卷
2020年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以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 北京市教委颁布的《北京市考试招生改革方案》为依据 , 注重全面考查、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对发展潜能的考查 , 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考出来 , 把学生的自信考出来 , 把课堂表现考出来 , 把实践能力和阅读能力考出来”为目标 , 考虑了今年特殊时期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 较好地体现了物理学科特点和北京特色 。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彰显育人导向
本试卷重视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 ,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在考试中融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 。
如第7题通过古诗“谁家玉笛暗飞声 , 散入春风满洛城” , 考查声音的三要素;第32题阅读材料以“原子钟”为背景 , 通过介绍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系统 , 展现了我国航天领域的瞩目成就 , 引导学生体会科技创新的重要价值 , 并通过“日晷”有机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 ,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 同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
二、注重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 体现学科本质
本套试卷注重考查基础知识、主干知识 , 素材上注重联系实际 , 贴近学生生活 。 从核心概念的理解、重要规律的应用、重点实验的探究等角度设计试题 , 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得出过程的理解、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 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基础知识包括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 试题大多涉及日常生活经验积累 , 着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扎实、宽厚 。 如第1-11、16-17、21 -25、33、34题等 。
基本技能包括测量、读数、作图、实验操作等 。 如第21、28、30、34题 。
主干知识包括密度、压强、功和功率、欧姆定律 。 如第14、15、20、30题 。
2.注重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 注重渗透学科思想方法
本试卷关注运用物理概念与规律解释物理现象、解决物理问题 , 渗透学科思想方法 。 如第15题密度计的题目 , 考查学生运用二力平衡、沉浮条件等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渗透图像在物理中的重要作用;第31题以“探究材料导电性”为背景 , 在分析论证的过程中 , 考查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作用 。
3.注重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 , 试题中有49分的题目与实验探究有关(满分90分) 。 本试卷以课标规定的“学生必做实验”为考查重点 , 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细致、全面 。 如第4题光的直线传播 , 考查了“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意识”的能力;第28题测液体密度、第30题特殊方法测电阻的两个实验 , 使学生“经历设计实验的过程”、“使用简单实验仪器进行实验 , 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及“信息处理”的能力;第29题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考查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事实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能力;第31题材料导电性的实验 , 考查了“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归类及比较”、“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的能力 。
三、考查角度新颖 , 侧重问题的设计 , 注重思维和学习过程
1.考查角度新颖 , 注重思维和学习过程
本试卷关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形成过程 ,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 , 重视课堂、重视自己的学习过程 , 而不能只关注结论 。 如第18题通过“探究条形磁体周围磁场分布特点”实验的重现 , 抽象出磁感线的物理模型 , 注重考查磁感线建立的过程 , 促使课堂教学更加重视对学习过程和思维方法的落实;第19题以“下压活塞实验过程”为背景 , 通过实验情景的真实再现 , 考查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深入理解 。
2.问题的设计体现真实性、情境性、学科性
本试题问题的设计 , 能体现思维含量要求 , 通过设置层次性任务 , 从不同角度、高度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品质和策略应用水平 。 问题设计能清晰体现作答要求 , 考查学生用文字、符号、公式等方式进行完整概括、准确表达的能力 。
问题具有真实性 , 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 , 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甚至可以亲身体验的素材 , 全卷设有图片44张 , 丰富了文字描述 ,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 , 给学生的思考提供了一些支撑 。 如第3题核桃夹、食品夹等杠杆 , 第6题载重车、安全锤、盲道、吸管等 , 让学生在答题时 , 感到熟悉和亲切 。
问题具有学科性 , 试题情境能够依托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生活实例或物理实验 , 呈现物理模型的关键特征、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 , 体现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 如第27题考查液体压强 ,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 先对实验结果提出猜想 , 再从学科角度分析解释其产生的原因 , 问题的设计采用分析叙述和开放表达的方式考查学生分析解释能力 , 体现学生的学科素养 。
3.创设开放性问题 , 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迁移能力
第32题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 , 体现题型的创新 ,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概括、合理迁移的能力 。 材料以“原子钟”的原理及其应用为主线 , 以时间测量“标准”的选择与应用为暗线 , 渗透着事物“标准”的选择、统一和应用 , 体现了学科的思想方法 。 第1问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 , 第2问考查理解迁移能力 , 第3问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 , 考查学生是否理解文中“标准” , 能否迁移到生活中的“标准” , 树立在生活中建立“标准”的意识 。
推荐阅读
- 数据|借助极课大数据接入智慧教育 四川九寨沟县开展精准教学
- 一夜|醉汉坠湖漂一夜 大写的“服”字
- 世界|广昌行:置身世界最大莲池 “白衣仙女”与莲共舞
- CPI|食品供应充足,下阶段北京CPI有望平稳运行
- 古墓|朝阳群众又立功!五名盗掘古墓贼被抓 获刑7个月
- 商标|使用与“望京小腰”近似商标,北京一餐饮公司被判侵权赔偿
- 三部门:五大举措助力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
- 本质|黄多多获国际大奖,看了黄磊的教育,才知道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 责任|39天!北京战“疫”时间线
- 中小|惠普联合北京大学发布《中国创业型中小微企业创新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