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学书院|“了解中国,还是要扎根中国本土”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了解中国 , 还是要扎根中国本土”
本文插图
2018年7月17日凌晨 , 华人本土心理学一代宗师杨国枢先生(1932-2018)在睡梦中安详辞世 。 (参见: 海峡两岸学者举行杨国枢先生追思会 )
杨国枢先生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博士 , 先后担任香港大学、台湾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副院长 。 他是华人社会心理学界最早提出创立“本土心理学”倡议并披荆斩棘、开疆拓土的一代宗师 。
为纪念杨国枢先生 , 群学书院特别转载杨先生1998年在台湾大学的讲演 , 原题为“我的学思历程” 。 在这次演讲中 , 杨先生全面回顾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及有关 “职业”与“志业”、 大学教授的类型与功能、 学者的信心与创造力等问题 。 二十年后看来 , 依旧充满启发 。
比如 , 他的反思“ 我回顾自己以前所做的研究题目 , 发现这些题目都是美国人做过的题目 , 我们根本没有思考过在中国的社会里面到底什么样的主题才是最重要的 。 我们所强调的是一个当地、本土的 , 也就是在研究任何一种人的心理及行为时 , 必须深入到他的社会里面去 , 从他们社会的文化及历史的脉络去研究他们的心理行为 , 而不是盲目的套用西方的理论或方法来看眼前的问题或概念化这个问题 。 ”
本文插图
我的学思历程
文 | 杨国枢
一个以志业为主的人 , 根本不会想到就业的问题 , 他喜欢做这个工作或这件事情 , 根本不会去考虑工作的时间 , 有时间就做 , 而且是不计成本的 , 有时候不但不赚钱反而还要赔钱 , 他也甘之如饴 。 他完全没有时间观念 , 即使是晚上工作也不知道东方之既白 , 那怕身体会搞坏他也照样做 , 他整个人的身心都投入到里面 , 因为他觉得自己做这份工作 , 可以让生命更有意义 , 生活更有价值 , 可以感觉到自己在这里面安身立命 , 这就是“志业”。
我现在已经是六十多岁了 , 从来没有听到过有那个父母会告诉小孩子“志业”的观念 , 会让他去做自己觉得很有意思 , 做起来让自己觉得很有劲的事 , 不会去计较待遇的好坏 。 很少有大人会告诉小孩子 , 最重要的是要找一个事情让自己能够真正投入 , 甚至在里面安身立命 。 所以我们只有“职业”的观念而没有“志业”的观念 , 有的人很幸运 , 他的“职业”就是“志业” , 但是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 。
——杨国枢(1998)
本文插图
首先我想跟各位谈谈我在这四十年来的学术生涯中有些什么样的转折、挫折、乐趣 , 以及自己觉得一些失败、成功的地方 , 这些可能是各位同学很少能在课本或论文里看得到的 。 其次我想跟各位讲五个重要的基本观念 , 这些是我在四十几年的工作当中所体认到的 , 在这里提出来就教于各位 。
我是1954年进入台大 , 1959年毕业 。 我之所以会走向心理学 , 是一个很特别的情况 。 1953年我考进台大森林系 , 但是大二的时候生病休学 , 因为我的家境不好 , 所以我并没有让家里人知道 , 就在一个朋友的家里养病 。 在这养病的一年当中 , 我想了很多问题 ,当时中国的社会积弱不振 , 出现了很多问题 , 许多热情的知识分子都想要改造社会、挽救群众 , 这股热情一直从大陆燃烧到台湾 , 于是我有一个想法 , 我认为社会的改革应该要从人的方面去着手 , 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当时西方有很多很好的制度 , 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 , 一旦传入了中国的社会以后就变质了 , 所以我认为这基本上是一个“人”的问题 。 所以我觉得要改造社会、帮助社会最重要的就是要学心理学 , 不过其实当时我对心理学的了解是很肤浅的 。
推荐阅读
- 砚田书院|【砚外之艺】 舞者的线条太美了,这正是磨练的答案
- 雁城美摄|最新航拍:衡阳石鼓书院蒸湘合流处,惊现“一半清水一半黄”奇景
- 普贤书院|普贤上师言教法语! ( 之 260)
- 游遍天涯|盛夏去温州永嘉书院,避暑纳凉赏花,网友:在这里我可以玩很久!
- 海月禅林书院|原创漫画 || 雨后的故事
- |位于上海中心大厦52楼的朵云书院
- 群学书院|人生最大的错觉,就是总以为来日方长
- 泉州|泉州这家开在「爷爷家」的书院,早该被发现了
- 京师书院BigData|众家说语文| 单学文:也谈议论文写作怎样去浅表化
- 普贤书院|【清平乐:墨痕香莲】一直听说“上善若水”,原来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