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小心坐出来的血栓——疫情下的长途飞行需警惕“经济舱综合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爆发背景下 , 为防止机舱及旅途中的潜在感染 , 不少旅客在长途飞行过程中选择身着厚重防护服装 , 长时间静坐不动 , 并主动减少进食进水 , 加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身所引起的凝血机制异常 , 于是出现多起“经济舱综合征”的病情 , 严重者甚至引发了猝死 , 尤其对于合并慢性病的患者 , 在这一特殊时期 , 更应警惕这一隐藏的杀手 。
血栓|小心坐出来的血栓——疫情下的长途飞行需警惕“经济舱综合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啥是经济舱综合征?
经济舱综合征指在乘坐飞机经济舱飞行中或飞行后发生的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或)肺栓塞有关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
航空飞行相关的静脉血栓栓塞事件最早于1954年由美国波士顿外科医生Homans提出 , 1977年Symington在文献中首次使用“经济舱综合征”这一概念 , 因为当时认为 , 经济舱更加狭窄、拥挤 , 从而增加了发病风险 。但实际上不止在经济舱 , 在商务舱甚至头等舱以及长时间乘坐汽车、火车等其他交通工具时 , 也可以引起静脉血栓栓塞事件的增加 。随着航空飞行旅客数量的增加 , 患有慢性病的旅客也相应增加 , 相关研究及病例报道也逐渐增多 。
血栓|小心坐出来的血栓——疫情下的长途飞行需警惕“经济舱综合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为何长途飞行容易发生血栓?
航空飞行过程中造成血栓性事件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 但都遵循Virchow血栓形成的三因素理论 , 即血流淤滞、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 , 一般认为可以分为舱内环境因素以及旅客个体因素两方面 。
(1)舱内环境因素
舱内环境因素如长时间久坐造成的静脉淤滞、机舱气压降低以及脱水引起的血液高凝状态等 。
由于经济原因 , 在大多数商业飞行中 , 飞机内的大气压力与海拔1,800至2,400米的高度相似 , 这种长时间的低压缺氧状态会引起血小板活化 , 导致高凝状态 。在飞行过程中 , 飞机内部空气湿度相对低会导致旅客血液脱水、血液浓缩和血液粘度升高 , 从而使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风险增加 。长时间保持坐姿以及座椅边缘挤压腿部引起的静脉淤滞也可能是飞行中凝血级联的触发因素 。
相关研究项目发现 , 在经历8h的航空飞行后 , 某些高危人群会因飞行本身的因素及长时间制动 , 出现凝血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激活 , 进而导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 。目前已经认识到 , 与所乘坐舱位比较 , 长时间飞行过程中的活动减少才是导致ECS的更重要因素 。因为致命性PE也会发生在商务舱旅客及那些拥有更多腿部空间的经济舱旅客身上 , 且与靠过道的座位相比 , 靠窗座位的旅客在走动机会较少的情况下 , 血栓发生率比在靠过道座位上的旅客增加2倍 , 表明长途航班上旅客活动减少是比乘坐经济舱更重要的因素 。
血栓|小心坐出来的血栓——疫情下的长途飞行需警惕“经济舱综合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旅客个体因素
与航空飞行相关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个体危险因素包括高龄、肥胖、妊娠、产后状态、使用口服避孕药、肿瘤、慢性心脏病 , 其他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衰、高胆固醇血症 , 既往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近期手术史(一个月内)、血栓形成倾向(如V因子Leiden突变)以及明显的下肢静脉曲张等 , 大部分“经济舱综合征”患者存在一项或多项危险因素 , 具有一项及一项以上危险因素则为“经济舱综合征”高危人群 。
一般来说 , 癌症会使VTE的发病率增加4到7倍 , 但合并长途飞行的风险可能高达18倍 , 有研究发现7%的ECS患者合并肿瘤 。没有任何个体危险因素的孤立“经济舱综合征”较为罕见 , 换句话说 , 长途飞行似乎是一种风险增强因素 , 即进一步增强既往存在的静脉血栓诱发因素的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