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沙亦强:碑帖拍卖市场十年散论( 六 )
资源有限 , 拍场无常 , 周期难料 。 尽管趋势明朗 , 恐也无人能够准确预判2020年的市场 , 更遑论下一个10年的发展 。 有业内专家指出 , 面对日益增长的需求 , 精品资源的供不应求 , 将是金石碑帖市场长期存在的基本矛盾 。 随着新藏家群体的扩大和实力增强 , 资源稀缺将一方面不断抬升市场价值 , 另一方面则会对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强力制约 , 拍卖公司显然是此生态圈中要经受最大考验的一方 。 进入新阶段的发展 , 各拍卖公司可能需要在深入发掘资源、推进市场发育、促成有效交易和提供精准服务等方面探索更多的思路创新和方式创新 。
研玩:古欢之乐
似与不断上扬的市场行情相呼应 , 2019年问世的两本碑学专著也引起相当关注 。 一本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月出版的吴高歌著《清代碑学研究》 , 另一本是三联书店9月推出的薛龙春著《古欢》;论及影响 , 或还可加上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马新宇著《清代碑学研究与批评》 。
三位作者都是本领域内的知名中青年学术中坚 , 均有专业研究的多项成果 。 有别于前些年的相关书籍主要涉及鉴别和欣赏 , 这几本著作则展示了从研究深度到理论高度的不同风貌 , 代表了当前金石学研究的最新动向与水平 。 收藏的趣味变化常常深受学术风向的影响 , 康有为的“尊碑抑帖”论当年风行一时 , 对碑帖收藏的影响至今犹在 。 而当收藏的生态环境乃至思维方式均在发生巨大变化之时 , 审美趣味的演变势在必然 , 学术研究当领风气之先 , 不可不察 。
有清一代收藏家谈及金石碑帖 , 时以“研玩”自诩 。 各类艺术品收藏多以趣味为先导 , “把玩”重在欣赏 , “研玩”意在研究 , 自然不为同一境界 。 一张拓片或一册拓本在手 , 其孰优孰劣与孰轻孰重 , 除辨识年代、校勘文字、赏析书法 , 更有诸多信息尚可深究 , 信息利用的数量多寡与层面高低 , 也在很大程度上展现着藏家层次 。
▼横屏赏析▼
文章图片
宋拓《李秀碑》北京匡时2018年春拍成交价500.25万元
吴著全面梳理了清代碑学的核心问题 , 从乾嘉书学的审美取向转移到“碑学”“帖学”背后的文化底蕴 , 都有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研究 。 马著则纵览清代碑学观念发生的时代大背景 , 重新审视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人为因素和理论漏洞 , 并以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为批评对象 , 对康氏的碑学建构和批评进行了再批评 。 这些理论成果都可为藏家提供有益的指导 。
黄易是乾嘉时期金石收藏的代表性人物 , 是各类知名碑帖题跋中常见或常被提到的名家 。 《古欢》一书以黄易的收藏生涯为中心 , 围绕金石收藏的信息渠道、征集网络、回报方式、藏品的经典化策略以及金石学共同体的形成等 , 重构了乾嘉金石学的社会生态样貌 。 此种视角堪称独特 , 颇似考古田野调查 , 前所少见 。 黄易曾深情写道:“金石古欢 , 世有几人?能不神依左右耶?”“古欢”原意为往日欢爱或老朋友 , 后可引申为“与古人为友” , 广东崇正的中国古代书画拍卖专场也正由此一直命名为“古欢” 。
【古籍|沙亦强:碑帖拍卖市场十年散论】金石收藏 , 势远流深;心游物外 , 探迹求真 。 研玩贵养性 , 增值亦可期 , 盛世古欢 , 不亦乐乎?
推荐阅读
- 古籍|王子今:“举非其人”必须承担责任
- 善本古籍|李渔:有现代观念的古代文人
- 古籍|王冀青: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察期间在敦煌获取汉文写经之过程研究
- 杨欢小巢|千年难题终于有了答案,到底谁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查遍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