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前哨|武侠片一百年:当我们在谈论“武侠”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三 )
本文插图
当然 , “武侠”二字的最早来源 , 的确是那些传为一时奇谈的武侠小说 , 但是在武侠片诞生后的一百年间 , 武侠影视和武侠文学同样在互相浸润 , 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性的“武侠”符号 。 譬如《射雕英雄传》提供了一个先验的文本 , 但如83年的《射雕英雄传》则给出了一个可视的演绎 , 而这种演绎因为传播的易读性、流行性 , 同样在影响着之后对该类型的读解和想象 。 故而 , 武侠作品的生成 , 其实就像童话一般 , 一方面构建了一个特殊的乌托邦 , 一方面又以喜闻乐见的方式 , 放大了某些特定的传统主题 。 在武侠作品大规模传播后 , 这种集体记忆甚至于逐步变成了一种集体气质 , 使得国人相信不仅“一诺千金” , 而且“千金散去还复来”;不仅“善有善报” , 而且“君子报仇 , 十年未晚” 。
【影视前哨|武侠片一百年:当我们在谈论“武侠”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本文插图
甚至 , 在不同时代 , 以武侠完成无意识的借喻 , 用江湖构建对现实的指认 , 有时要比正剧更为容易:《大侠霍元甲》所造成的万人空巷 , 也同中国物质生活水平逐步发展 , 文化认同感逐渐加强分割不开 。 霍元甲的文本一方面是现代的 , 痛击外敌扬眉吐气;一方面又是古典的 , 壮志未酬惨遭毒手 。 这也是新旧交错 , 直面时代性焦虑疑惑的一个映射;而像《武林外传》此类情景武侠剧的生成 , 则将“侠”同后现代技巧置于一炉 。 这种解构的方式 , 也是大众文化上行 , 以“市民”植入“英雄” , 对延续了近百年武侠传统、对类型正统完成的一次反叛 。 它的背后 , 更浮动着这个时代对于主流、正统的新一轮思考的展开 。
“新武侠”或是新“武侠”?
谈论“新武侠”这个概念之前 , 对“武侠” , 或者是“旧武侠”的厘清是有必要的 。 但问题在于 , 什么才是真正的武侠?或者说 , 武侠片的真正形式、真正形态应该是怎样的?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并不容易 。 以金庸作品翻拍为例 , 90年代TVB的武侠剧布景简单 , 视听和剪辑都较为单一 , 以至于为了节省预算 , 人物戏大多只拍中全景 , 而在服化道上 , 甚至出现了金轮法王的服装 , 和玄冥二老是同款的滑稽状况 。 而新世纪之后内地翻拍的金庸武侠剧 , 以张纪中为例 , 大多以黑白色调为主 , 大气磅礴 , 场面宏大 , 视听语言完全是颇具设计、颇有想法的 。
本文插图
但是这些版本虽然形态各异 , 对金庸小说的读解也大有出入 , 但并不妨碍TVB版本和张纪中版本都成为不同观众的心头好 。 有人会说TVB拍出了最真诚的侠味 , 有人也说张纪中真正还原了金庸世界 , 这种相异的说法 , 其实并不存在对错之辩 , 而更近似于不同受众对金庸作品或是“武侠”二字的读解差异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射雕英雄传》讲述“侠之大者 , 为国为民” , 是武侠该有的样子;《小李飞刀》讲述浪子浮沉 , 也是武侠应有的况味 。 而像新世纪产出的《少年张三丰》《天下第一》《武当》等等影视作品 , 我们也不能说它并非所谓“最纯粹”的武侠剧集 。 甚至将《武林外传》放置于武侠剧的范畴之中 , 它也是俨然自成一派的 。 无论是结构还是解构 , 无论是传统还是非传统 , “武侠”二字本身就是多元微妙的 。 飞剑杀人快意恩仇有“武侠” , 大隐于市漫谈絮叨也有“武侠” , 它并不存在一个单一的、特定的解释 。
推荐阅读
- 影视风向标007|喻言日常穿搭小合集!身材优越脸蛋优越又会穿,我馋了
- 娱乐八卦影视快讯|穿着瑜伽服逛街的姑娘, 让周围的人都没心思玩耍了
- 西风细语影视说|刘诗诗、三浦春马烧脑悬疑片《深夜前的五分钟》活着的到底是谁
- 影视一品论|5天后,桃花飞舞,红鸾波动,四大生肖巧遇旧爱,将重燃爱情之火
- 自制小发明|我国最“袖珍”的沙漠,面积小到仅200亩,却成为影视取景地
- 周哥说影视|杨洋保安造型惊艳亮相,事实证明衣服丑不丑,主要还看谁穿!
- 横店影视城|“山寨故宫”总被吐槽体验感差,为何游客还只增不减?网友:人傻钱多
- 影视怪蜀黍|《长歌行》剧照来袭,三配角手捧鸽子引热议,网友:暗藏深意
- 甜初影视|23岁美女成第一网红,外出只开保时捷,收入超过了一亿美金
- 影视风向标|这才是紫金陈最好的作品!比《坏小孩》更精彩深刻,期待网剧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