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重文轻武以文驭武及皇纲不振问题
一、关于所谓的宋朝重文轻武以文驭武问题1 , 皇权来于暴力武力 , 但成熟统治 , 文明秩序则在于有效约束规范暴力武力 , 重文轻武以文驭武是制度化的必然趋势 ,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 不止是宋代重文轻武以文驭武 , 历朝历代建朝立国愈久 , 则必然愈往重文轻武以文驭武方向发展 。 近现代民族国家 , 军事制度的一个重大原则趋势也是文官化 。 所谓对国家来说 , 战争太重要了 , 不能交由军官们决定 。 所谓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 重文轻武以文驭武有什么问题 , 没问题 。 作为华夏文明巅峰的宋代(陈寅恪所谓"造极于宋") , 重文轻武以文驭武 , 是制度文明成熟的必然 。 2 , 宋代之所以给人留下过于重文轻武"有偏差″印象 , 除了宋代未能完成大一统 , 对游牧蛮夷政权一直取战略守势 , 这种"武功"不足而文治斐然对比强烈的客观结果 , 自然而然会让人们形成宋人文弱印象 。 还因为赵宋立国之初 , 就接受五代战乱教训 , 很早就有意识弱化武将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 ,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打压武人 。 整体上不以军功为喜 , 而以武功为忧 。 重文轻武以文驭武没问题 , 但不重军功武功不好战乃至忘战被动消极防御苟和为主流国防思想 , 长期执行下来 , 问题就大了 。 这是两个问题 , 虽然有一定联系 , 但毕竟不是一个问题 , 却经常被人混淆为一个问题 。 3 , 宋代是中古文明最迫近所谓近代化现代化的一个时代 , 方方面面似乎都与近代化国家文明只隔一层纸 , 往前跨一步就是近代文明体系 。 但方方面面又极其粗糙 , 细节上完败于近现代文明 , 那一层纸始终没有捅破的可能 。 宋代重文轻武以文驭武从制度建设层面而论 , 在方向上并没问题 。 但很多制度体制程序规则执行环节细节上 , 这里缺一点 , 那里粗糙一点 , 综合起来 , 问题就太大了 。 从结果来看 , 宋代的重文轻武以文驭武 , 最终并不是以智慧文明体系约束指挥提武力提升暴力机器的效能 , 使武力有效发挥安内御外的功能 。 宋代的所谓重文轻武以文驭武内中并没有任何科学专业精神 , 只有一些帝王驭下诡谲权术权谋 。 甚至经常是以空谈玄学大而无当难以有效执行的道学理学书生乃至帝王亲近家奴阉宦 , 去驾驭指挥专业军事 。 这不但不是重知识智慧的重文 , 反而是严重反智反专业的乱来 。 二、宋代皇权不彰皇纲不振问题两宋的存续时间加起来 , 时间长度仅次于两汉 , 比唐明清都要长久 。 赵宋三百余年 , 共有十八位帝王 , 却没有一位帝王堪称雄才大略霸气侧漏 。 一个个的 , 都象是打酱油、临时工、裱糊匠、维持会长、橡皮图章等懦衰符号光环笼罩的角色 。 以至于网络上的大宋朝 , 也被戏谑公认为大怂朝 。 宋朝的皇帝们为何有如此特色呢?1 , 得国不正得位不正从头贯彻到底 。 宋朝十八位皇帝 , 太祖太宗就得国不正得位存疑 。 而后世的十六位 , 每一位太子皇帝都无一不存在继位即位上的重大瑕疵 。 皇位继承上合法性、有效性的持续弱化 , 使得皇帝越来越没有底气 。 无子过继、兄终弟及、父子禅代、幼主承位太后临朝 , 一再接连出现 。 夸张点说 , 整个大宋朝压根就没有什么名正言顺、底气十足的皇帝 。 2 , 历朝历代皇权的根源 , 都在于有效掌控强大军事暴力机器 。 宋朝皇帝却是从一开始就靠巧取吓求 , 来维持对全国武力的低限度控制权 。 而后代君主 , 除了维持必要的边防军队 , 更是不遗余力地用各种办法削弱武力自废武功 。 没有可靠的军队基本盘 , 底气就不足、话语权就弱小 。 宋代皇权的武力根基 , 不是汉高明祖唐高唐太满清三祖一宗那种百战争鼎中艰难获取 , 而是历代短命王朝魏晋南朝隋五代那种 , 凭借权臣大将地位在前朝皇权继承交接特殊时刻 , 巧取吓求所获得 。 之后 , 又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 , 消灭了潜在挑战者异己 。 所以 , 虽然宋代皇权最终因为用武力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 完成了大体统一的历史使命 , 从而也就取得了华夏文明中心区域里独一无二的所谓"天命“ 。 但它终究未曾饱经铁血战火考验 , 总是缺乏足够底气 。 皇室对武力的掌握也更依赖文官制度体系 , 而非"亲自缔造、统帅、指挥" 。 赵宋军事上之所以一再搞岀脱离实际的"阵图"遥控战场这种奇葩事情 , 正是因为皇权与武力先天就血缘太淡薄了 , 皇权没有底气缺乏信心 。 3 , 科举制度逐渐成熟 , 文官集团坐大 。 文官集团既有依附皇权存在的属性 , 也有系统掌控道统话语权、行政社会管理经验知识的独立地位 。 与皇家、勋贵、武臣集团全赖世袭制度维持尊严不同 , 文官集团越来越摆脱全凭拼爹、裙带关系获取地位 , 而主要凭借智商碾压学而优来赢取优势 。 文官集团的这个特点不但让自身有独立性 , 甚至还天然带有反世袭反皇权的性格 。 皇族、勋贵、武将对皇权君主的威胁 , 主要在于比较各自掌控的拳头数量、大小 。 一旦有谁拳头更硬大 , 那么就会发生掰手腕乃至取而代之的武斗戏码 。 依附于皇权的文官集团 , 对皇帝基本不存在秀才造反的危险 , 但却天然地会不断限制束缚皇权 。 君权相权的矛盾 , 贯彻始终 。 宋代君权存在诸多瑕疵 , 导致相权极大扩张 , 权相之多 , 相权之大 , 令人侧目 。 宋代文官集团对于皇权 , 甚至敢于当面喊岀"与士大夫同治天下"的实情 , 批驳皇帝口头喊"与百姓治天下”的独裁幻想 。 4 , 宋代皇权的皇纲不振及与士大夫共治 , 一方面造成长期以来难见武德充沛 , 反而动辄输"岁币”于周边蛮夷苟求和安 , 成为历代王朝中最显虚弱的王朝 。 另一方面 , 皇权不彰 , 士大夫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 以一举成名天下知"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自居 。 地位超脱物质生活条件优越政治宽松思想自由 , 于是 , 宋代也就成了中古时期文化人的理想时代 。 文治之功灿于中古 , 无论是哲学思想、文学艺术还是古代科技 , 全都达到中古巅峰 。 陈寅恪所谓华夏文明造极于两宋 , 即是言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