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关于「数字银行」,也许你还不知道的8件事( 二 )


接下来的问题是 , 有能力为数字货币资产提供绝对安全的服务的机构——数字货币银行 , 何时会出现 , 以及这种银行何时能够支持、容纳所有类型数字货币的存储与支付 。
来整理一下:当现在有人谈论数字银行 , 他大概率是在谈论银行业务内在逻辑、组织结构、流程形态的数字化 , 小概率是在说 , 银行业会渐因纯数字资产的壮大而产生新的演化 。 随着历史不断向前 , 这两种语境终将交汇 。
02
数字银行需要的金融科技是:既敏锐 , 又稳健
数字银行的竞争 , 是前沿科技驱动的客户体验之争 。 麦肯锡2015年时的观点认为 , “纯数字银行”要具备三个特征:(1)业务功能几乎全部在线;(2)与社交数字媒体融合 , 业务融入客户的生活方式;(3)可以智能洞见客户的金融需求 。
到2019年 , 领跑者们初步完成了前两项 。 IDC针对中国区域性银行的一项调研显示 , 在创新性技术研发支出方面 , 占据前三项的是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 , 占比合计57.3%;列四至六位的是人工智能、安全、区块链 , 占比合计28.3% 。 不难预见 , 针对前三者的投入将随技术成熟而放缓 , 后三者正在加速 。
有一件事其实是数字银行发展的小号里程碑 。 按旧的合规要求 , 不少业务必须劳烦客户肉身驾临分行 , 现场验明正身;近两年 , 很多银行已允许客户在线提交电子版身份证件、有效单据和申请文件 , 再配合权威数据库与人脸识别技术完成有效的身份验证 。 且不论银行这端的整体成本优化 , 在客户那头 , 这是超90%的时间成本节约 。
这件小事中有两个重点 。 一则是 , 我们在接受这一变化时并没觉得有多突兀、重大 , 盖因你已在其他互联网服务中见识了类似技术流程 , 先一步脱敏 。 二则真正值得微微惊叹 , 一向保守谨慎的银行 , 在风控维度批准了应用新技术 ,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非物理、纯数字的风控节点 , 已经在可靠性和效率上超越了旧形态;说明其解决方案比人工操作失误率更低 , 比肉眼更能识别伪造文件 , 比旧系统更能打击金融犯罪 , 更易监管 。
综合金融市场高度移动互联化 , 据说即将物联网化 , 数字银行和对手拼场景、拼科技 , 纵然不落后 , 也无优势可言 。
数字银行的最大优势仍将是信任感 。 或者说 , 传统银行毫无理由搁置这一由历史积淀而来的巨大本质优势——它深植于消费者心智 。 涉及的客户资产量级越高 , 这优势越明显 。 所以 , 前沿金融科技必须无损信任 , 且充分释放它的势能 。 而新兴互联网银行则寄希望于依靠科技缩短信任感和金融品牌信誉的积累周期 。
银行业如今的共识是 , 他们需要兼顾敏捷与稳健的基础技术架构 。
03
但决定转型者胜败的将是组织结构变革
想象一下:传统银行犹如根须布满大地的树状筒形结构 , 开枝散叶 , 养分一层层流转 。 数字银行好似大脑硬核无限繁衍的神经网络 , 无界无碍 , 信息以光速往返穿梭 。
坦言之 , 科技还没伟大到能在一夕之间将前者改造为后者 。
说起组织文化 , 数字银行非常看重的“数据资产化能力” , 与行业现行的“数据驱动”文化根本不是同一种东西 。 对基层网点来说 , 数据驱动是KPI至上的考核动作 。 当总行启动科技转型时 , 分行支行网点一天也不曾从存贷业绩和销售理财产品的日常中停歇 。
IDC与京东数科在今年7月发布的《中国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白皮书》显示 , 超90%的受访银行已启动数字化转型 , 他们认为 , 所面临最大挑战前三位为:部门间沟通困难、权责不清(19%);技术人才匮乏 , 技术能力较弱(18%);数据基础较差 , 整合存在难度(17.7%) 。 其中 , 组织与治理挑战排在第一和第三 。
同时 , 在IDC定义的五大转型维度中 , 32%的受访银行将“领导力与组织架构转型”放在首要位置 , 22%将“运营模式转型”列在首位 , 合计超过54% 。 (另外三个维度是技术革新转型、渠道与全方位客户体验转型、信息与数据治理转型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