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洪灾更可怕的是,被透支的国人爱心?背后的真相大部分人没想到( 五 )




国内的公益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 人们把钱物捐出去的一瞬间 , 仿佛就与这个公益项目失联了 , 钱款去了哪 , 物资到了谁手上 , 很难有反馈 。 这极大挫伤了公众参与慈善的积极性 。


通过互联网捐赠 , 哪怕2分钱 , 区块链技术的运用也会让每一笔善款变得透明可追溯 , 大大提升了公益项目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


中国的互联网与公益慈善正日益深度融合

, 除了传统的捐钱捐物 , 行走捐、阅读捐、积分捐、消费捐等创新方式不断迭代 , 使得80后、90后成为互联网募捐的主流 , 形成了鲜活的“中国样本” 。


比洪灾更可怕的是,被透支的国人爱心?背后的真相大部分人没想到
文章图片

唯有相信 , 唯有前进



中国的慈善 , 自古以来官方成色明显 。


只是到了现代 , 中国政府职能才开始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 。


在政府包办一切的时代 , 民间社会组织是没有存在空间的 。 但“全能”政府 , 看起来什么都管 , 往往顾此失彼 。


体现到公益慈善领域 , 中国政府很强大 , 一直是抢险救灾和应急管理的绝对主体 。 不可否认 , 这体现了巨大的优势 。 但政府再强大 , 在某些方面依然无法完全替代民间的公益或志愿组织所能发挥的作用 。


此次疫情中 ,
以科技企业为代表的互联网公益发挥的效用远远超越筹款捐物
, 在抗击疫情、维护社会运转等方面 ,
展现出了较传统慈善组织更高的效率与灵活性 。


但我们很遗憾地看到 , 疫情初期 , 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公开指定有官方背景的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五家机构引发出的巨大争议 。


这种“倒退” , 固然与疫情的特殊性、复杂性有关 , 但背后反映的一个深层次问题是:
政府对政社联动的不够坚定 。


幸好 , 后来我们又看到 , 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调整了这一政策 , 对民间公益力量授权放权 。 这说明 , 政府已经认识到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从专业层面各司其职 , 发挥作用 。


承认政府的局限性 , 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 民间社会组织才有发挥其价值的空间 。


我们最怕的就是中国人不再相信 。


只要信任在 , 爱就能汇聚成河 。


2020年 , 或许就是中国公益组织真正的涅槃之年 。



比洪灾更可怕的是,被透支的国人爱心?背后的真相大部分人没想到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