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出版社|葛亮《书匠》成高考考题,曾与友人通信谈“匠人精神”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葛亮《书匠》成高考考题 , 曾与友人通信谈“匠人精神”
日前 , 全国高考语文二卷 , 选取了作家葛亮的小说《书匠》的章节作为阅读理解的考题 。 试题中两个主观题之一是“ 结合文本分析 , 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书匠》中的主人公老董 , 是一名古籍修复师 , 亦是葛亮目前在创作的“匠传”小说系列中的重要角色之一 。
这篇中篇小说去年十二月份刚刊发在《人民文学》杂志上 , 就被高考出题老师关注到了 。
很多考生跑到微博上去询问作家该怎么答这些问题?作为本书的出版方 , 我们很惊喜 , 这样一本还未上市的书能得到大家的关注 。 为了回应考生们的问题 , 我们特意找葛老师询问这道题该如何作答?
适逢葛老师上周和友人通信 , 曾就“匠人”、“匠心”等话题作出深入探讨 , 或可作为对这道考题的回应 。
本书将于明年年初出版 , 敬请期待 。 在这之前 , 大家可以先行看看我们已经出版的葛老师的《北鸢》和《朱雀》 。
人民文学出版社|葛亮《书匠》成高考考题,曾与友人通信谈“匠人精神”
本文插图

葛亮老师是小说家 , 学者 。 原籍南京 , 现居香港 。 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毕业 , 现任高校副教授 。 文学作品出版于两岸三地 , 著有小说《北鸢》《朱雀》《七声》《戏年》《谜鸦》《浣熊》《问米》 , 文化随笔《绘色》《小山河》等 。 作品译为英、法、意、俄、日、韩等国文字 。 曾获首届香港书奖、香港艺术发展奖、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首奖等奖项 。
人民文学出版社|葛亮《书匠》成高考考题,曾与友人通信谈“匠人精神”
本文插图

《北鸢》三十万册精装纪念版 ? 孙衍
长篇小说《朱雀》、《北鸢》两度获选“亚洲周刊华文十大小说” 。 《北鸢》亦获2016年度“中国好书”、“华文好书”评委会特别大奖 ,年度中版十大中文好书等 。 作者获颁《南方人物周刊》“年度中国人物”、“《GQ中国》年度作家”、“2017 海峡两岸年度作家” 。
人民文学出版社|葛亮《书匠》成高考考题,曾与友人通信谈“匠人精神”
本文插图

葛亮在拜访手艺人
YJ:
谢谢你的来信 。
一晃许久过去了 , 上次见面 , 还是前年你来香港看巴塞尔展 , 记得我们约在九龙湾一间怀旧风的茶餐厅 。
当时 , 大约你也注意到了店铺里的许多旧物 。 台式的SINGER缝纫机、火水炉、来自南丰纱厂的纺锤和锈迹斑斑但依然可以转动的电风扇 。 与其说 , 里面满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遗迹 , 不如说是香港在彼时走向经济腾飞、出自于日常的劳作的辙印 。
在那儿你在和我分享对新书的构思 。 而我还并未开始这本新的小说想写的主题 。 但在当时 , “劳作”这个意象的确吸引了我 , 大约因为经历了时间 , 它们如此确凿地留下了成果 。 这比所有的言语、文字与图像 , 更为雄辩 。
人民文学出版社|葛亮《书匠》成高考考题,曾与友人通信谈“匠人精神”
本文插图

在当下 , 我们对“匠人”这个词感兴趣 , 除了你说的“专注” , 大约还来自于手工的细节和由此而派生出的仪式感 。 显然 , 在后工业化和全球化的语境之下 , 复刻已视为生活常态 。 手工本身所引以为傲的稍有缺陷感的轮廓 , 都可以经过更为精准的流水线生产来实现 。 我在一个展示会上 , 曾看到用3D打印 , 数个小时之内还原了已被氧化至面目全非的青铜器 。 刹那间 , 我甚至对本雅明念兹在兹的“本真性”产生的怀疑 。 对于器物 , “唯一”的意义是什么;手工 , 是否需要以排他来实现价值、维护尊严 。
与之相关的 , 在许多人看来 , “匠人精神”可能只是一个我们一厢情愿的愿景 。 有关它的式微、低效率甚至墨守成规都在大众传媒的同理心之下 , 被镀上了光环 。 前些年 , 我未参与任何有关于此的讨论 。 而此后 , 我则至为感佩个人经历的意义 。 因为我祖父受损的手稿 , 极其偶然地接触了古籍修复师这个行业 , 并亲自体会了一本书可以被完整修复的全过程 。我不得不说 , 过程的力量是强大的 , 因为它关乎于推进与克服 。 其中每一个细节 , 都不可预见 , 而解决唯一的手段 , 便是经验 。 这些师傅的工作 , 和你信中提到的裱画师 , 可谓同源 。 在老行话里 , 都被称为“马裱背” 。 但是显而易见 , 因为市场与供需的关系 , 他们会比书画装裱的行当 , 更不为人所知 。 如果以此去揣测他们的寂寞与顽固 , 是不智的 。 事实上 , 他们的自在 , 亦不足与外人道也 。 我所接触到的他们 , 会有一种和体态无关的年轻 。 在神态上 , 那便发自于内心 。 其中之一 , 就是他们仍然保持着丰沛的好奇心 。在一些和现代科学分庭抗礼的立场上 , 他们需要通过老法子解决新问题 , 从而探索大巧若拙的手段和方式 。 这其实带有着某种对传统任性的呵护与捍卫 。 如我写《书匠》中的老董 , 不借助仪器 , 以不断试错的方式 , 将雍正年间的官刻本复制出来 。 是的 , 究其底里 , 或许天真 , 但却十分动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