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出版社|葛亮《书匠》成高考考题,曾与友人通信谈“匠人精神”( 二 )
本文插图
我更感兴趣去写的是民间那些以一己之力仍然野生的匠人 。 他们在处理个体与时代的关系上 , 从不长袖善舞 , 甚而有些笨拙 。 任何一种手艺 , 长期的打磨 , 都将指向微观 。 因此 , 他们多半是囿于言词的 , 因为向内心的退守 , 使得他们交际能力在退化之中 。 他们或许期望以时间包覆自己 , 成为膜、成为茧 , 可以免疫于时代的跌宕 。 但是 , 树欲静而风不止 , 时代泥沙俱下 , 也并不会赦免任何人 。 有些忽然自我觉悟 , 要当弄潮儿的 , 从潮头跌下来 。 更多的 , 还是在沉默地观望 。 但是 , 一旦谈及了技艺 , 他们立刻恢复了活气 , 像打通了任督二脉 。 其实他们和时代间 , 还是舟水 , 载浮载沉 。 只因他们的小世界 , 完整而强大 , 可一叶障目 , 也可一叶知秋 。 我最近在写的“瓦猫”匠人 , 大概就是以手艺渡己渡人而不自知的典型 。 人都活在历史中 , 手艺也一样 。 这历史可堂皇 , 也可以如时间的暗渠 , 将一切真相 , 抽丝剥茧 , 暗渡陈仓 。
你信中提到“匠心”与“匠气”的辩证 。“匠”大约本身就是个见仁见智的词汇 。 我在澳门时 , 走访一位佛像木雕的匠人 。 大曾生特别强调他的工作中 , 有关佛像与工艺品的区别 。 同样一块木头 , 工艺品可顺应木头的品种、材质及制作的季节 , 信马由缰 , 出奇制胜 。 但佛像制作 , 则要依据规制 , 在原材料的使用上极尽绸缪 。 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 他举了一个例子 。 庙宇中 , 善男信女 , 举目膜拜 。 之所以四方八面 , 看菩萨低眉 , 皆觉神容慈悲 。 佛头俯仰的角度 , 至关重要 , 其实是关乎于一系列的技术参数 , 也是行业内承传至今的规矩 。“规矩”的意义 , 便是要“戴着脚镣跳舞” 。 如今规矩之外的脚镣 , 更多些 。 制作工艺 , 凡涉及有关环保、防火 , 皆不可触线 。
关于“艺术”和“匠” , 齐白石说过 “学我者生 , 似我者死 。 ”显然是对“匠气”的抗拒 。 可我们也很清楚他的匠人出身 , 以及流传他以半部《芥子园画谱》成才的故事 。 他的传记叫《大匠之门》 。 早前中央台做了一套涵盖他在内的纪录片 , 叫《百年巨匠》 。 因此说到有关“匠”的定义 , 其实我内心一直存疑 , 是否可完全对应于英文的Craft-man或者日本的“职人” 。 因为“匠”本身 , 亦包含在行业的磨砺中 , 技艺的升华之意 。 譬如西方的宫廷画家 , 如安格尔或委拉斯贵支 。 后者的名作《玛格丽特公主》 , 被蓝色时期的毕加索所戏仿、分解与变形 , 却也因此奠定与成就了他终生的风格 。 这可以视为某种革命 , 但这革命却是站在了“巨匠”的肩膀之上 , 才得以事半功倍 。 这实在也是微妙的事实 。 如今 , 站在艺术史的晚近一端回望 , 也只是因属不同的画派 , 各表一枝罢了 。
本文插图
即使是民间的匠种 , 取径菁英艺术 , 也如同钟灵造化 , 比比皆是 。 如岭南的广彩 , 天然地拥有与市场休戚相关的基因 。 这市场远至海外 , 有“克拉克瓷”与“纹章瓷”的渊源 , 多半由此说它匠气逼人 。 但又因缘际会 , 因高剑父等岭南画派大家的点拨 , 甚而也包括历史的希求 , 逐渐建立起了“以画入瓷”的文人传统 。 形成了雅俗共冶的融通与交会 , 以至为“匠”提供可不断推陈出新的基底 。
所以说回来 , 这段时间走访匠人 , 最初是为了他们的故事 。 但久了 , 有一些心得与愧意 。 面对并不很深沉的所谓同情 , 他们似乎比我们想像得都要欣然 。 对手艺 , 态度也更为豁朗 。老的 , 做下去 , 并不以传承为唯一的任务 , 大约更看重心灵的自洽 。 年轻的 , 将手艺本身 , 视作生活 。 这生活是丰盈的 , 多与理想相关 , 关乎选择与未来 。
推荐阅读
- 徐庶|徐庶能指挥关羽,为何诸葛亮指挥不了关羽?
- 诸葛亮|如果诸葛亮不北伐,而是选择休养生息,蜀国的未来会怎样?
- 马谡|诸葛亮北伐势如破竹,马谡缘何却痛失街亭?只因他对手不亚司马懿
- |和诸葛亮齐名的庞统,明知落凤坡有埋伏,却为何还要去送死?
- 南方都市报|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莫言中篇小说精品”系列
- 三国两晋南北朝|关羽死后刘备攻打吴国,大败于夷陵,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 三国两晋南北朝,孙权|刘备东征孙权时,手下实力不济,他为何不带诸葛亮、赵云和魏延?
- |刘禅投降后给邓艾一账本,邓艾看后才明白,为啥诸葛亮无法救蜀
- 三国两晋南北朝|诸葛亮为什么不取刘禅而代之,看了诸葛氏的家风你就知道了
- 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史上的今天|“这青春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