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报|张悦然的创意写作课:为经典小说重新搭起脚手架,甚至攀登路线 | 此刻夜读( 二 )


文学报|张悦然的创意写作课:为经典小说重新搭起脚手架,甚至攀登路线 | 此刻夜读
本文插图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
文学报|张悦然的创意写作课:为经典小说重新搭起脚手架,甚至攀登路线 | 此刻夜读
本文插图

《爱与意志》封面
如果小说里的人物没有固守他的立场 , 就很容易被情节裹挟和卷走 。 情节不应该是一个个耳光 , 抽打着人物 , 让他从东到西 , 疲于奔命 , 然后把他赶去早已为他准备好的结局 。 我们使用情节 , 目的是展现和揭示复杂的人性 。 在情节的推演中 , 我们必须时时关注人物内心的需要 。 这个需要根植于他们的立场 。 在小说里存在着一种民主 , 即便是那些次要人物 , 也拥有他们的立场和诉求 。
刚开始写小说的时候 , 为了让故事更清晰 , 我们会不自觉地把一些人物固定和简化 , 以便留出来更多空间给你的主要人物 。 但是我们会慢慢发现 , 那些被固定和简化的人物也开始移动 , 变得丰满和复杂 。 这些是从他们的立场和诉求里生长出来的 。
文学报|张悦然的创意写作课:为经典小说重新搭起脚手架,甚至攀登路线 | 此刻夜读
本文插图

这里我想举两个例子 。 第一个是理查德·耶茨的《革命之路》 。 《革命之路》里的主要人物是一对美国夫妻 。 男的叫弗兰克 , 女的叫爱波 。 弗兰克是公司职员 , 爱波是家庭主妇 , 两个孩子的母亲 。 30岁这一年 , 他们搬到了一个叫作“革命之路”的中产社区 , 过上了一眼可以望到尽头的庸常生活 。 可是这对夫妻非常自命不凡 , 觉得邻居全都滑稽可笑 。 他们幻想着可以去巴黎 , 过上一种艺术家的生活 。 在筹划离开的过程中 , 两个人的分歧渐渐产生 。 弗兰克没有爱波那么理想主义 , 对于是否要抛弃稳定的生活始终有点犹豫不决 。 随后 , 他获得了加薪升职的机会 , 上司好像对他变得很器重 。 他的内心变得更矛盾了 。 偏巧这时爱波怀孕 , 于是弗兰克借此为由 , 认为他们必须留下来 。 爱波却希望打掉孩子 , 继续他们的计划 。 但那个时候 , 堕胎并没有合法化 , 那么做是很困难的 。 弗兰克开始占据道德高点 , 攻击爱波想杀死孩子的念头有多么冷酷自私 。 巴黎的计划只好搁浅 。 幻灭的爱波 , 在一天目送弗兰克去上班之后 , 为自己实施了流产手术 。 这是相当危险的 , 她当然知道 , 但她不希望她的孩子来到这个黑暗的世界 。 最终她因大出血而送命 , 弗兰克则像是变了一个人 , 沉默寡言、失魂落魄 , 一个人带着孩子搬离了“革命之路” 。
文学报|张悦然的创意写作课:为经典小说重新搭起脚手架,甚至攀登路线 | 此刻夜读
本文插图

电影《革命之路》剧照
在这部小说里 , 耶茨以弗兰克的视角进入小说 , 他是第一主人公 。 也就是说 , 耶茨把情感支点放置在了弗兰克的身上 。 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弗兰克的理解超乎寻常 。 弗兰克的自私、脆弱、虚荣与自负 , 他的那些隐秘的得意与失意 , 全部暴露在读者面前 。 我们可以谴责他 , 但是我们很难厌恶他 。 因为他和我们很像 , 我们在他身上认出了自己 。 而爱波则是弗兰克的反面 , 一种理想的化身 。 可以说 , 她更接近于一种精纯的理念、一种笼统的符号 , 她使弗兰克省察自己的生活 , 改变自己的思想 , 最终 , 她用她的离去摧毁了弗兰克 。 在很多小说里 , 这样的人物是主人公的一种寄托、一簇念想、一个彼岸 , 并未与主人公发生真正的交锋 , 因为他们既坚硬又脆弱 。 坚硬是因为他们是纯粹的、绝对的、没有杂质的;脆弱则由于他们没有完全化为肉身 , 没有纤细的神经 , 没有莫测的情绪和幽暗的内心小径 。 他们没办法和主人公——这个在小说世界里最有能量的人物较量 , 正如雅各不能和壁画上的魔鬼摔跤一样 。 当然 , 我们可以改换比赛规则 , 我们永远都可以说 , 壁画上的魔鬼通过某种无形的力量战胜了雅各 。 不过这样的摔跤比赛好看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