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一线职工想创新,身份界限能否打破?

许多工人只能评技师 , 评不了工程师 , 也转不了管理岗位 , 这降低了他们创新的热情 。 如何让职工发明家“有里有面儿、名利双收”——
【破解蓝领创新难点痛点③】一线职工想创新 , 身份界限能否打破?
目前 , 很多企业里工人通道的顶端是高级技师 , 横向比较和高级工程师的地位差不多 , 但待遇上却要差很多 。 许多工人只能评技师 , 评不了工程师 , 也转不了管理岗位 , 身份固化影响了生产服务岗位人员学技术、搞创新的积极性 。 如何让职工发明家“有里有面儿、名利双收” , 成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难题 。
辽宁省一些大型企业进行了打破职工身份界限的探索和实践 , 即工人可考专业技术职称 , 专业技术人员可考技能职业资格 。 不过 , 目前试点“双师制”的多是大型企业 , 很多中小型企业对推动技能人才参评专业技术职称并不积极 。 为此 , 专家呼吁 , 中小企业应当转变观念 , 建立人才评价管理长效机制 , 同时兑现福利待遇 。 这样才能激发职工创新热情 , 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
13年实现革新436项 , 获批专利14项 , 被鞍钢命名先进操作法7项 , 研发出鞍钢专有技术15项 , 累计为企业创效9000多万元……激发刘铁创新热情的是鞍钢集团实行的“双师制” , 待遇得以落实 , 上升通道得以打通 。 除了钳工技师这一身份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钢总厂三分厂连检三作业区精炼点检班班长刘铁还有另一重身份——工程师 。
然而 , 实际中 , 像刘铁这样享受“双师”待遇的一线职工还不多 。
目前 , 很多企业里工人通道的顶端是高级技师 , 横向比较和高级工程师的地位差不多 , 但待遇上却要差很多 。 由于工人身份 , 许多工人只能评技师 , 评不了工程师 , 也转不了管理岗位 , 这降低了许多工人创新的热情 。 如何让职工发明家“有里有面儿、名利双收” , 成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难题 。
与高级工程师月薪相差7000元 , 创新动力在哪里?
同样有13年工龄 , 黄俊却对刘铁羡慕不已 。 黄俊是沈阳一家汽车服务公司的汽车维修高级技师 。 刚进企业时 , 他跟老师傅学技能 , 由于勤奋肯吃苦 , 厂里举办各类技能竞赛 , 他的名次从没出过前五名 。 2015年 , 他成了厂里最年轻的高级技师 , 月薪升到了8000元 。 这几年 , 他的革新、专利明显见少 。 原因是工资到了上限 , 晋升管理岗无望 , 没有了创新动力 。 如今 , 比他晚进厂8年、评上工程师的大学生月薪都达到8000元 , 而高级工程师的月薪达1.5万元 。
这一状况 , 在今后可能会有所缓解 。
为打破职工身份固化限制 , 2018年11月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关于在技术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意见》 , 明确支持工程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参评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称 , 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业技能评价 。
鞍钢集团率先试点 , 2019年3月 , 《鞍钢集团有限公司职称评审管理办法》出台 , 拓展职称评审人员范围 , 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 获得技师资格后从事技术技能工作满3年 , 可申报评审相应专业工程师;获得高级技师资格后从事技术技能工作满4年 , 可申报评审相应专业高级工程师 。 政策一出 , 立即引来612名生产服务岗位人员报考专业技术职称 。
黄俊告诉采访人员 , 目前试点“双师制”的多是大型企业 。 主要是该类企业本身具有完善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 比如 , 鞍钢集团有限公司也是辽宁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企业 。 “一些大企业自己就能评价技能人才 , 也会帮着一线职工晋升 。 而像我们这样的中小型企业不太注重技能人才培养 , 更不会积极推动技能人才参评专业技术职称 。 ”黄俊说 。
藩篱破除了 , 待遇还要跟得上
在201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鞍钢股份冷轧厂检修车间点检员、首席技师李超告诉采访人员 , 近十几年来 , 生产服务岗位人员尤其是该岗位的青年人不愿意学技术 ,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身份固化造成的 。 生产服务岗位人员社会地位不高 , 收入又低 , 而这个身份从入厂几乎一直伴随到他退休 。 身份固化 , 影响了生产服务岗位人员学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