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健闻|两天之内4个城市推出普惠险,一个新兴医疗支付方正冉冉升起


各地对普惠险的探索达到一个小高潮 。 找到支付方 , 降低个人自付比例 , 才能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 业内人士认为 , 3-5年之后普惠险的普及率就会像大病保险一样 。 目前存在一些乱象 , 是因为各地都在自下而上地尝试 , 需要国家层面出台一些具体的政策规范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八点健闻)
6月30日 , 杭州 。 7月1日 , 长沙、贵阳、连云港 。
两天之内 , 4个城市接连推出了定制化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简称普惠险) 。 至此 , 继深圳、南京、珠海、广州、佛山、惠州、苏州和成都之后 , 普惠险阵营又增加了4员大将 。
这一个阵营中 , 除了深圳、南京、珠海之外 , 其他城市都是2019年下半年之后才开始推进的 , 这个时间点与国家和各地方医保局的陆续挂牌有关 。
而今年3月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 , 明确提出 , 到2030年 , 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 , 医疗救助为托底 , 补充医疗保险 , 商业健康保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
之后 , 全国各地对这一产品的探索达到一个小高潮 。 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保险之外 , 一个新兴的医疗支付方正冉冉升起 。
这个支付方承担什么样的角色?从一个极端案例中能看得很直观:
【八点健闻|两天之内4个城市推出普惠险,一个新兴医疗支付方正冉冉升起】深圳市民某先生 , 因菌血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于2018年7月3日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住院治疗 , 2019 年2月23日出院 , 共计235天 , 总医疗费用为455万多元 , 其中医保报销近277万元 , 医保目录外的个人自费费用为近13.6万元 , 医保目录内的个人自付费用约为165万元 , 最后深圳的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报销赔付了近115万元 。
总共455万的医疗费用 , 医保支付61% , 普惠险支付25% , 个人自付14% 。 虽然60多万仍然不是小数目 , 但相比170多万 , 家庭负担还是大大减轻了 。
支付方的增加、支付能力的提高 , 对患者来说 , 是有机会用上相对更贵但更有效的治疗方式或创新药品 , 同时又避免因病致贫 , 而对于医疗、医药方 , 特别是未能进入医保的药企 , 则意味着更大的市场空间 。
为什么各地纷纷试水普惠医疗险? 个人医疗支出比例过高 , 是造成“看病贵”这一普遍观感的重要原因 , 也是中国医疗卫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之一 。 明德精算咨询合伙人蒋冠军举例:以2016年的卫生支出数据来看 , 在中国 , 个人需要承担35.9% , 而这一数字在德国、法国仅为12.4%、9.8% 。
找到支付方 , 才能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 在商业健康险发展缓慢的背景下 , 由政府组织、商保承办的普惠险 , 成了一种介于商业健康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之间的创新产品形式 。
一位业内人士向八点健闻分析 , 2015年深圳首次推出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之后 , 各地政府纷纷前往考察 , 但并没有落地 。 此后相关支持政策开始突破 , 包括活化医保个人账户等 , 奠定了产品的政策支持 。
直到2018年年底国家医保局成立 , 此后各地医保局挂牌 , 一些年富力强的干部 , 有比较强的意愿去做这样的事情 。
国家层面下发的鼓励发展政策 , 也成了一根指挥棒 , 将医保局引向了这样一条出路——在不占用基本医保基金的前提下 , 增加对个人的保障而不增加医保负担 。
从目前各地普惠险的设计方案来看 , 产品组合大致相同 , 包括医保目录内门诊住院自费报销、目录外门诊住院自费报销以及目录外的新特药报销(未必三项全有) 。 不同之处在于产品的定价、免赔额和报销比例的设定、新特药品种的选择以及是否包含既往病史 。
比如最新推出的杭州版 , 年缴费59元 , 最高可获得200万元的保额 。 具体的赔付由两部分组成:医保目录范围内 , 自费超过2万元之外的部分可以报销75%;使用指定的20种高额肿瘤药品和罕见病药品 , 不设免赔额 , 可以直接报销75%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