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轻人去盲盒店的时候,他们在想什么( 二 )


她有一个朋友 , 还会纯手工制作“盲盒之家” , 比如一片片剪出桃花瓣 , 粘在一起作为布景 。 前一阵子《清平乐》热播 , 某品牌联名“清平乐”推出的系列盲盒颇受好评 。 段围棋的朋友就买来材料 , 让《清平乐》每对情侣档“CP”玩偶住在一个精心布置场景的“房子”里 。
“从文化角度来理解 , 盲盒热本质上也是一种圈子文化 , 是二次元文化中IP选择和营销的结果 。 ”据王月琴观察 , 盲盒产业链的上游主要围绕IP打造 , 另外具有IP加持的盲盒受欢迎程度更高 。 盲盒设计的IP属性 , 可激发IP粉丝的持续消费热情 。
“泡泡玛特”店员小恬说 , 此前刚推出“迪士尼公主系列盲盒”时 , 他们私下担心过销量 。 “发售之前我们看图都说顾客一定不会买 , 结果上货一次断货一次 , 其中人鱼公主和白雪公主都特别受欢迎” 。
王月琴表示 , 现阶段 , 联名合作和明星玩偶是品牌跨界的主流方式 , 大多数时候消费者选择的其实并不是盲盒 , 而是盲盒里的明星代言人和 IP 形象 , 因此能“迅速掀起一场盲盒游戏的狂欢” 。
社交属性刺激更多购买行为 , 满足自我同时应注意理性消费
据王月琴观察 , 盲盒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年人对人性化、个性化、多样化、时尚化、品质化的文化产品的需求 。
二手闲置交易平台“闲鱼”数据显示 , 2019年有42万玩家交易盲盒 , 盲盒的最高价格涨39倍 。
“盲盒的生产商和粉丝利用社交平台 , 有意或无意地建立了从线上到线下的社交圈子 , 完成沟通、讨论、分享、交换等社交活动 , 所以盲盒具有一种特殊的社交属性 , 这也是盲盒类产品受人追捧和炒作的重要原因 。 ”
王月琴也提到 , 盲盒 , 本质上既是“惊喜经济” , 同时也是“冲动消费” 。
有些年轻人会一个接一个“抽盒” , 但店员小恬也看到 , 还有一部分顾客是更“直接”地“端盒”——一次性买下整个系列所有款式 。
大四金融学专业学生谷艳芳 , 在最迷恋盲盒的时期 , 去一次盲盒店会逛上半天 , 然后选两到三个购买 。
后来谷艳芳兴趣转移 , 从盲盒爱好里“退坑” , 不过偶尔走进盲盒店看看 , 那些设计可爱的玩偶 , 还是很容易令她心动 。 “告诉自己要忍住 , 没钱了” 。
鲁肃肃自认为是属于务实的盲盒玩家 , 不过他不会选择“端盒” 。 “一次性花那么多钱有点挑战 , 一个个买总感觉其实并不贵 , 抽盲盒也挺刺激的” 。
“如粉丝经济一样 , 盲盒的社交属性能刺激更多的购买行为 , 甚至造成非理性的冲动消费 , 看似一场集体狂欢 , 每个人在这场狂欢中都能收获到喜悦 。 ”王月琴认为 , 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范围之内 , 偶尔购买一个盲盒 , 追一系列产品 , 给自己一个小惊喜 , 满足自我 , 这种消费无可厚非 。 “但盲盒中的产品 , 终究实用价值不大 , 青年人不能任自己沉浸其中 , 还是应回归理性消费 , 这也是作为一个成年人该有的文化追求和价值观”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沈杰群 实习生 余冰玥 来源:中国青年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