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会重现吗?专家称当前防洪压力在中小河流( 四 )



应有新救灾机制应对灾害风险



《财经》:洪涝灾害每年都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 这些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更大还是在减少?
程晓陶:

我们做过一些分析和比较 。 根据每年统计的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看 , 上世纪90年代是灾害重的年份 。 每年直接经济损失都达一两千亿元 。

1998年洪涝灾害最严重 , 直接经济损失超2500亿元 。 从相对损失看 , 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民经济GDP总值的比例是1%-4%之间 , 平均值是2.28% , 也就是说洪灾损失对国家影响很大 。

1998年以后 , 中国持续20多年不断加大治水投入 , 这些年效果明显 。 灾害造成的直经济损失在新世纪前十年明显降下来 , 相对损失降到了0.6% 。

但最近十年 , 洪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又上来了 。 按照绝对值 , 比上世纪90年代还高 , 现在每年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两三千亿元 , 比1998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还大 。 但相对损失进一步下降 , 降到0.4%以下 。 损失虽然加重了 , 但是作为GDP总值的分母增速更快 。 这说明1998年大水之后 , 中国在水利上的投入 , 对支撑国民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确实起到了保障作用 。

而按照可比价来算 , 我们也做过分析 , 现在洪灾造成的损失确实又出现了一个峰值 , 但是这个峰值实际上略小于上世纪90年代的峰值 。 这说明洪灾上升的趋势还是得到了有效的抑制 。
《财经》:对洪涝灾害受灾的个体来说 , 有哪些值得关注?

程晓陶:
过去损失相对均匀 , 可能每一户农民损失差不多 。 现在出现了新的特点 。 我们2016年去安徽做调研的那些受灾圩区 , 40%-90%的土地流转 , 养殖、种植大户承担的风险增大 。 养殖、种植大户想实现集约化 , 必须在基础设施上先投入 , 那他损失的不是一季庄稼或者当季种植养殖 , 还有基础设施的投入 。 而一些投入是靠贷款、借贷 。

过去说农民受灾以后资产归零 , 现在养殖、种植大户受灾后是资产归负 , 变成债民 , 甚至是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的债务 。

这些人变成债民 , 靠现在的救灾体制难以解决 。 救灾只能解决基本生活 , 难以助其恢复生产 。
《财经》:那对受灾大户有没有更理想的减灾思路?

程晓陶:
这都是新的挑战 。 经济社会发展到新的阶段 , 对安全保障的要求必然提高 , 传统的救灾模式难以解决现在的问题 , 应有新的机制应对灾害风险 。

国外有一些经验 , 比如洪泛区管理体系的理念 。 首先 , 国家把风险告知老百姓 , 你要到这里承包 , 要知道存在的洪水风险 , 选择适应风险的发展模式 。 然后 , 地方政府要有风险评估的能力 。 另外 , 损失不仅是用工程措施来解决 , 如果风险能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之内 , 还可以建立保险制度 , 通过保险分担 。

近年主要的洪灾发生在中小河流



《财经》:您刚才提到 , 今年的气象有一些不确定因素 , 从防灾角度如何应对?

程晓陶:
首先强调的是做好监测预报预警 。 这些年中国投入大量资金做雨情、水情的监测 。 要时时掌握信息、分析信息 , 看哪些地方有可能出现极端暴雨、出现超标洪水 。


虽然现在的监测能力不能做到非常准确 , 但是越临近 , 准确的概率性就越高 。

其次 , 一定要实事求是 。 发现安全隐患 , 及时上报、及时判断 , 防御的措施就能采取得更及时 。 如果没有下大力气或没有能力发现隐患 , 或者发现隐患以后不报或者瞒报 , 一个小事故可能就变成一个大灾难 。 另外 , 强化各部门协调沟通, 及时通报信息 , 加强与应急等部门的协作配合 。

所以 , 必须实事求是 , 紧密追踪各种隐患 , 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及时上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