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报|茱萸、饭后、鸡毛、撞墙......钟情袖珍小书的汪老如今也拥有了自己的“别集” | 此刻夜读( 四 )



文学报|茱萸、饭后、鸡毛、撞墙......钟情袖珍小书的汪老如今也拥有了自己的“别集” | 此刻夜读
本文插图

文学报|茱萸、饭后、鸡毛、撞墙......钟情袖珍小书的汪老如今也拥有了自己的“别集” | 此刻夜读
本文插图

不同版本《受戒》封面书影
而既然是别集 , 也自然是 拿 掉了他一些不那么有代表性的作品 。 李建新介绍说 , 此次编选 , 小说部分 , 没有进入的很少 。 因为早期小说只做一册 , 整本书字数有限制 , 就放弃了十几篇 。 散文部分 , 未入选的更多一些 。 大体上讲 , 主要拿掉了一些表态发言或者应酬类的文章;由别人记录的讲稿 , 《别集》只是挑选了比较典型、比较精彩的篇目 。 诗作、杂著、书信等 , 作为附属文字 , 只收了一部分 , 但所收书信的文字量也不算少 。
所以 , 相比全集和别的小体量的作品集 , 《别集》就如汪朗调侃的那样 , 显得有些“不上不下” 。 “比起市面上常见的汪曾祺作品选集 , 《别集》字数要多出不少 , 收录文章数量自然也多 , 而且小说、散文、文学评论、剧本、书信等各种体裁作品全有 , 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我家老头儿的创作风格 。 相比《全集》约四百万字 , 《别集》字数又要少了一半 。 ”而《别集》的另一个优长之处在于 , 如汪朗所说 , 这套书的主持者大都对汪曾祺的作品有着深入了解 , 也编过他的作品集 , 有的当年常和老头儿一起喝酒聊天 , 把他们家里存的好酒都喝得差不多了;有的是专攻现当代文学的博士;有的被评为“第一汪迷”;有的参加过《汪曾祺全集》的编辑;还有的对他的戏剧创作有专门研究 。 “这些人聚在一起编《汪曾祺别集》 , 质量有保证不说 , 还改正了其他一些版本中的错误 , 文字上比较准确 , 这是一套‘干干净净的作品集’ 。 ”
文学报|茱萸、饭后、鸡毛、撞墙......钟情袖珍小书的汪老如今也拥有了自己的“别集” | 此刻夜读
本文插图

1988年秋天 , 《别集》编委之一龙冬和汪曾祺第一次见面
文章选读
文学报|茱萸、饭后、鸡毛、撞墙......钟情袖珍小书的汪老如今也拥有了自己的“别集” | 此刻夜读
本文插图

《汪曾祺自选集》自序
承漓江出版社的好意 , 约我出一个自选集 。 我略加考虑 , 欣然同意了 。 因为 , 一则我出过的书市面上已经售缺 , 好些读者来信问哪里可以买到 , 有一个新的选集 , 可以满足他们的要求;二则 , 把不同体裁的作品集中在一起 , 对想要较全面地了解我的读者和研究者方便一些 , 省得到处去搜罗 。
自选集包括少量的诗 , 不多的散文 , 主要的还是短篇小说 。 评论文章未收入 , 因为前些时刚刚编了一本《晚翠文谈》 , 交给了浙江出版社 , 手里没有存稿 。
文学报|茱萸、饭后、鸡毛、撞墙......钟情袖珍小书的汪老如今也拥有了自己的“别集” | 此刻夜读
本文插图

我年轻时写过诗 , 后来很长时间没有写 。 我对于诗只有一点很简单的想法 。 一个是希望能吸收中国传统诗歌的影响(新诗本身是外来形式 , 自然要吸收外国的 , ——西方的影响) 。 一个是最好要讲一点韵律 。 诗的语言总要有一点音乐性 , 这样才便于记诵 , 不能和散文完全一样 。
我的散文大都是记叙文 。 间发议论 , 也是夹叙夹议 。 我写不了像伏尔泰、叔本华那样闪烁着智慧的论著 , 也写不了蒙田那样渊博而优美的谈论人生哲理的长篇散文 。 我也很少写纯粹的抒情散文 。 我觉得散文的感情要适当克制 。 感情过于洋溢 , 就像老年人写情书一样 , 自己有点不好意思 。 我读了一些散文 , 觉得有点感伤主义 。 我的散文大概继承了一点明清散文和五四散文的传统 。 有些篇可以看出张岱和龚定庵的痕迹 。
我只写短篇小说 , 因为我只会写短篇小说 。 或者说 , 我只熟悉这样一种对生活的思维方式 。 我没有写过长篇 , 因为我不知道长篇小说为何物 。 长篇小说当然不是篇幅很长的小说 , 也不是说它有繁复的人和事 , 有纵深感 , 是一个具有历史性的长卷……这些等等 。 我觉得长篇小说是另外一种东西 。 什么时候我摸得着长篇小说是什么东西 , 我也许会试试 , 我没有写过中篇(外国没有“中篇”这个概念) 。 我的小说最长的一篇大约是一万七千字 。 有人说 , 我的某些小说 , 比如《大淖记事》稍为抻一抻就是一个中篇 。 我很奇怪:为什么要抻一抻呢?抻一抻 , 就会失去原来的完整 , 原来的匀称 , 就不是原来那个东西了 。 我以为一篇小说未产生前 , 即已有此小说的天生的形式在 , 好像宋儒所说的未有此事物 , 先有此事物的“天理” 。 我以为一篇小说是不能随便抻长或缩短的 。 就像一个苹果 , 既不能把它压小一点 , 也不能把它泡得更大一点 。 压小了 , 泡大了 , 都不成其为一个苹果 。 宋玉说东邻之处子 , 增之一分则太长 , 减之一分则太短 , 施朱则太赤 , 敷粉则太白 , 说的虽然绝对了一些 , 但是每个作者都应当希望自己的作品修短相宜 , 浓淡适度 。 当他写出了一个作品 , 自己觉得:嘿 , 这正是我希望写成的那样 , 他就可以觉得无憾 。 一个作家能得到的最大的快感 , 无非是这点无憾 , 如庄子所说:“提刀而立 , 为之四顾 , 为之踌躇满志” 。 否则 , 一个作家当作家 , 当个什么劲儿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