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言说到书写——老子的思想与书法艺术( 二 )
3、老子的道即自然 , 道即宇宙 。 两千五百多年前 , 人类对世界起源问题产生了好奇 , 中西方的哲学探索不约而同地开启 , 古希腊哲学家们所说的水、气、火为世界本源 , 老子认为 , 道是世界本源 , 道即自然 , 道即宇宙 。 作为同时代人 , 老子的思想 , 比泰勒斯们高明很多 。 老子说:“上善若水 , 水利万物而不争” , 而泰勒斯则认为 , 水是世界本源 , 水生万物 , 万物归水” , 老子子说的不是水 , 而是原理 , 是借水论“道” , 泰勒斯说得就是水 , 说得越具体 , 越容易被证明是错的 , 但泰勒斯的学生 , 米利都学派的阿那克西曼德则认为 , 起始物质是一种更基本的“无际” , 是可以全方位扩展的无限物质 , 接近老子的无生有的理论 。 中西相距万里 , 信息隔绝 , 在文明几乎没有交流的时代 , 人类有如此共识 , 很难得 。
4、在对自然的认识上 , 老子与西方现代哲人也有异曲同工之效 。 海德格尔看过译本 , 觉得不如原著深刻 , 就想亲手译为德文 , 他想借老子的“道” , 去寻找哲学的源头 。 超验主义哲学家爱默生并没有读过老子 , 因为当时早期的翻译可能热衷于传播儒家思想 , 但爱默生读过大量的儒家精典 , 他对自然的认识竟然与道家非常相似 , 认为自然含有一种更为高的精神法则 , 他在《论自然》中说:“我们如果寻求自然的意味 , 寻那就会立刻发现一个新的事实 , 这就是自然是一个训诫 。 ”老子的思想启迪了社会伦理和国家治理 , 启迪了文学艺术 , 而西方自然哲学研究的方向从本体论转向了目的论、认识论 , 探讨人生伦理、生存意义这些话题 , 直接摧生了现代文明 。 而老子的文化的价值 , 在于把人类最原始的 , 关于对宇宙本体的研究完好保留 , 回归到原始简单的状态 。 秦汉以后 , 老子的学说融入其它思想 , 衍化为汉初的黄老之学和魏晋的玄学 , 道的思想也出现泛化 , 成为日常词汇:茶道 , 医道、书道、说道、门道、公道、世道、文武之道等等 , 淡化了道的哲学内涵 。四、书与道的表里关系书法家的心理意识 , 决定了书写的疾迟、字的大小、笔的强弱等不同形质的线条组合 , 书写者的技术水平、感性素质、艺术意识、价值观念决定了作品的面目与格调 。1、“观道”和“味象”。 道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人们对艺术的思考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宗炳所提出的“澄怀观道”、“澄怀味象”的命题 , 其中“观道”和“味象” , 就是老子所说的“玄鉴”和“观复” , 都是一种直觉感悟式的思维方式 。 魏晋人认为 , “象”就是道的体现 , 通过“象”可以领悟道 。 道是无形的 。 所味之象不是眼见的象 , 而是无形的象 , 是“观道” , 通过象来感受道的存在 。 书法创作是通过用笔与结构布局来经营自己的生命形象 , 从工稳精细到宁拙毋巧、大巧若拙的蜕变 。 就会使书法创作更接近自然 , 接近“道” 。2、张怀瓘提出书法是“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他说:玄妙之意 , 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 , 伏于杳冥之间 , 岂常情之所能言 , 世智之所能测?非有独闻之听 , 独见之明 , 不可议无声之音 , 无形之相 。 (《书议》)在张怀瓘看来 , 书法亦是通“道”的 , 他认为书法是“无物之象” , 书法之美 , 美在神彩 , 甚至认为“深识书者” , 只是欣赏书之“神彩” , 连字形都给忽略了 。 就象我们看一个人 , 有时想到的是这个人精神层面而忽略他的相貌与穿着 , 但也有人 , 只看帅不帅 , 看表相叫感受 , 看内涵叫感情 。3、书法就是非常之道 。 老子开篇讲“道 , 可道 , 非常道” , 联系到古代书论 , 可以感悟到 , 艺术的表现就是一种非常之道 。 所以 , 我们看一幅作品 , 看初学者 , 就是看你临的什么帖 , 笔法到不到位 , 结构是否合理 , 但是 , 你要是遇到特别好的作品 , 遇到大家、大师的作品 , 你就很难用这类语言来表达它的好 , 通常会说:有味道 , 有意境 , 还有书面的表述是:千里阵云、万岁枯藤、高峰坠石、屋漏痕、锥划沙、行云流水、气韵生动 。 我们看看这些表述 , 都是与自然有关联的 , 是通过有形的线条 , 对无形的 “道”的感悟 。 前年我去杭州看了黄宾虹作品展 , 展览名字叫《高山仰止》 。 黄宾虹的山水可谓浑厚华滋……大家都很认同这样一种表述 , 但没看懂黄宾虹作品的人就无法理解其中的意义 。但这种比况和赞美 , 没有一定的语境 , 就很难与所评的作品对应 。 比如梁朝有个叫袁昂的画家 , 形容萧思话的行书时就说:“走墨连绵 , 字势屈强 , 若龙跳天门 , 虎卧凤阙” 。 米元章在《海岳名言》中说: “历观前贤论书 , 征引迂远 , 比况奇巧 , 如龙跳天门 , 虎卧凤阁 , 是何等语?或遣词求工 , 去法逾远 , 无益学者 , 故吾所论 , 要在入人 , 不为溢词” 。 米芾性格反叛 , 偏不买古贤的帐 , 怀疑这类语言的所指与能指之间的问题 。 而赵孟頫见到王羲之书法的精妙 , 也在上面题跋:“龙跳天门 , 虎卧凤阁” , 那个特别喜欢题字的乾隆皇帝 , 看到王羲之《行穰帖》 , 自然不会放过 , 在上面题了行“龙跳天门 , 虎卧凤阁” 。 这种夸奖有点象时下的媒体评论 , 可以运用固定的套话模版 , 去吹捧任何一位名家—— 大气磅礴、功力深厚 。
推荐阅读
- 赵世平的诗歌:吐槽中国快递业的现状
- 跑步女神|跑步女子闯红灯:有本事撞死我!车主:我应该撞死你,老子全险!
- 韩寒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
- 卖吊牌轻品控的“南极人”何以成功?
- 浅谈商标转让的重要性
- 小飞人|正确认读书写复韵母“ɑo、ou、iu”,借助拼音认读词语,朗诵童谣
- 情感|空无自我本质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 知著网|王珞丹寻宠物鸭:泛滥的恶意背后,谁来书写真正的“愤怒”?
- 今天来看看地摊儿
- 美剧去哪看|这3种书写会拉低你的分数,高考要留意,高三党:看完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