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言说到书写——老子的思想与书法艺术

从言说到书写—— 也说老子的思想与书法艺术作者|刘玉龙文字的书写艺术 , 自古就被人喜爱 , 书法人也倍受尊重 。 但今天 , 好象没有什么艺术比书法受到误解与嘲讽更多的了 。 甚至一些很有才华、有成就的人也遭遇无端的谩骂 。 媒体发达的时代 , 似乎人人可以当书法家 , 人人又都可以当评论家 , 大众以异乎寻常的热度 , 参与评论 , 将墨徒之事沦为世之显学 。有时我想 , 当下的人们为什么不去玩玩自由落体和微积分 , 评评牛顿和莱布尼茨 , 翻翻《时间简史》 、《战争与和平》, 而动不动就对王羲之、颜真真、苏东坡大发议论?这其中 , 除了文化情怀因素之外 , 还是以为书法很容易介入 , 没有界限 , 不知深浅 。艺术 , 被冷落是一种无奈 , 被热议就更加无奈 。独守闺房的美人和政商界的交际花 , 同样会有春愁秋恨 , 理想的状态还是“游园惊梦” , 至少能演绎出一个凄婉的故事 。 失去人文关怀的书法 , 不仅要经受网络哄客的圈点 , 消费文化的围剿 , 还要在观念焦虑的泥淖里挣扎 。 要改变这种局面 , 书法家必须要担负起一种责任 , 通过思考、书写和言说 , 干预人们的认识 , 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书法艺术的价值所在 。 从言说到书写——老子的思想与书法艺术
一、观念的作用很重要常有人说 , 我不研究理论 , 没有什么观念 , 就是写着玩 , 修身养性 , 更谈不上去改变别人的观念 , 其实这恰恰是一种观念 , 暗合了古人的雅玩之说 。苏东坡就认为书法可以“聊寓其心 , 忘忧晚岁”就是说 , 退休了写写毛笔字 , 可以忘却当领导时的烦恼 。 有人写字的目的就是为了从事教学、传承文化 , 这也是一种观念 , 和古人的“成教化 , 美人伦”的说法差不多 。 还有人仍然喜欢80年代兴起的“展会科举”——参展、获奖 , 以书法扬名、立身、谋生 , 这就是现代版的科举 。 许多创作者和旁观者常常有意无意地形成了诸多艺术观念 。 那么 , 应当让什么样的观念主导艺术创作呢?有人认为 , 艺术是个人的私事 ,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 这种观念看似有道理 。 细一分析 , 就会发现问题:同一水平 , 不同流派之间 , 是可以对话、交流 , 可以各执一词、各有所爱的 , 这没问题 , 交流促进思考与创作 。 但是今天 , 艺术的相对主义 , 早已演变为艺术与非艺术的对立状态 , 绝不是萝卜和白菜之间的对比 , 而是好萝卜与烂白菜之间的对比 。 所以 , 我们需要把理性的目光投放到经过历史检验 , 有价值的书论 , 让前贤的来启发后学 。 可是 , 当我们看过蔡邕、虞世南、张怀瓘、孙过庭 , 看到他们对书法判别的标准之后 , 隐藏在他们观点背后的文化立场就慢慢暴露出来 , 特别是涉及到书法本体追问、终极价值的时候 , 我们会发现 , 左右人们对书法判断的大都是古代的思想家 , 这其中 , 主要的就是儒家和道家 。 从言说到书写——老子的思想与书法艺术
二、老子思想的由来与去向老子是否研究过书法 , 我不知道 , 但我知道许多书法家都读过《道德经》 。 都能写上几幅老子的名句:上善若水、道法自然、大象无形、见素抱朴、大巧若拙 …… 那么 , 在这些言辞究竟包括了什么样的哲学思想?我们在书写的时候一般不去多想 , 特别是写得太多 , 反倒觉得有点俗 。 再好因的词 , 被千万人写过千万次 , 千家万户都在悬挂 , 不可能都是艺术 。 言辞与环境、写手与藏家 , 是否形成相映与共识?很多时候 , 我们很难有心境 , 深入到先贤们的精神世界 , 传承的只是一个文字外壳 。 一个爱财如命的土豪的房间 , 竟然挂 一幅“淡泊明志” , 还是狂草 。 当然你也不能写幅“爱财如命”让他挂着 。 这里我不是反对土豪玩书法 , 毕竟他是在靠近文化 , 知道一点雅致的词 。 我想说的是 , 有些以艺术名誉操作的书写活动 , 很不艺术 , 对“道”的解读 , 往往停留在望文生意的表层 , 所以我们应当思考一下 , 如何透过语言的外壳 , 看看老子的精神内核 , 看看老子的思想与书法究竟有何关联 , 这才是书法的灵魂 。 从言说到书写——老子的思想与书法艺术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 , 老子的思想来源主要是不同版本的《老子》帛书和《道德经》 。 因为资料不同 , 有学者认为老子后于孔子 , 就连梁启超、范文兰这些人都认为老子是战国晚期的人 , 可能他们没看过接近原著的抄本 。 《史记 · 孔子世家·老子列传》《吕氏春秋·当染》《水经注·渭水注》都记载过孔子见老子的事 。 但史料不代表史实 。 没有考古实证 , 史料只能是种假说 。 晚清的魏源可能看过的《老子》可能接近史实 , 他说:“老子道 , 太古道 , 太古书也” 。 《道德经》并不是老子的原作 , 而是几经抄写与编辑的 , 西汉时成书 。 湖南长沙1972年出土马王堆一号汉墓帛书《老子》 , 与《道德经》相比 , 内容更丰富 ,"德经"在前 , "道经"在后 , 比《道德经》早50多年 。那么 , 《老子》书里讲的都是什么内容呢 ? 先秦诸子百家几乎都在关心人伦社会问题 , 很少关注自然问题 , 更没有人仰望星空 。 老子是所有思想家中唯一位关注天道运行规则的人 。 《老子》中的《道经》讲自然观 , 《德经》讲社会观 。 《老子》论述了道与名的思想、无为”的思想、小国寡民的思想、辩证的观点、反动的观点——反者道之动 , 弱化的思想 , 老子强调弱化的作用 —— 弱者道之用” , 而《易传》则相反 , 强调刚强的作用 , 提出自强不息 。 老子还有虚静、“玄鉴”的认识论 , 让人们去掉世俗化的智慧 , 以清澈澄明之心 , 致虚守静 。 这些认知论 , 既包含形而上的抽象 , 又包含形而下的演绎 。 从这些内容上 , 我们可以看到 , 老子的思想既非实用 , 也不涉及艺术理论 , 但却规定着艺术理论的基本格局 , 对书法理论建构有着重要意义 。 历代书家都习惯拿老子的思想来阐释书法 。 好比量子力学和拓朴学 , 不是应用科学 , 但这样的科学成果为计算机编程和网络技术提供了重要依据 , 是基础学科 , 老子的思想也是探寻本源的理论 , 是终极追问 。三、道的哲学高度1、道是不可言说的 。 《老子》第一句就是“道可道 , 非常道 , 名可名 , 非常名” 。 意思是“道”是可以讲的 , 但不能用日常语言讲 , 必须使用特别的语言 。 事物有名称 , 都能称呼它 , 但它不是永远不变的 。 德国人来布尼兹说:“哲学需要有自己专有的符号系统 。 ”因为哲学讨论的是形而上问题 , 而我们日常语言和文字是普通老百姓在形而下的生活中发明的 , 因此日常语言不足以表述哲学 , 所以“道”只能意会 。 我们知道数学有公式、音乐有乐谱 , 绘事有画谱 , 惟独哲学又没有自己的符号系统 。 那么 , 我们应当怎样理解老子所说的道呢?海德格尔在他1957年出版一本书叫《语言的本》他在其中说:老子的“道”能解释为一种深刻意义上的“道路” , 即“开出新的道路” 。2、“道”字的本意 , 看金文就容易理解 , 就是道路 , 十字路口中 , 人的眼睛 , 下面是脚 , 这个符号的意思是 , 看对了方向就可以在道上行走 。 老子用“道”字的本义 , 延伸解释 , 说明宇宙万物皆由“道”而生并遵“道”的规律运行 , 这里的道 , 是形而上的思想 , 不是生活中的人伦道德 。 庄子《知北游》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 看来 , 庄子也没有通过逻辑推理来说“道” , 他也知道通过推理说不清楚 , 所以通过讲故事来传递“道”的观念 , 丰富了人们对道的玄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