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文摘》|张德明:王晓波诗歌近作读感 ‖《诗人文摘》( 三 )
纯洁宁谧的雪意世界 , 充满了谐和与沉静之美的生存空间 , 被诗人以如椽之笔描画出来 , 这里有茫茫雪国的曼妙风姿 , 更有刻骨铭心的爱情魅惑 , 还有启人心智的佛理禅意 。 那诗意盎然的意境之美足以让读者心迷神醉、沉浸其间而不得自拔 。
当然新诗创作中的新古典主义美学 , 并不是希望现代诗人毫无自主地回到传统之中 , 从而把一首现代诗写成古代诗 , 而是希望诗人能有意识地向古典诗歌传统学习 , 借鉴和化用传统 , 以丰富现代诗的艺术表达 , 这正如洛夫所提醒我们的:“一来传统是不可能回去的 , 二来向古典诗借火不过是一种迂回侧进的策略 , 向传统回眸 , 也只是在追求中国诗现代化过程中的一种权宜而已 。 ”也就是说 , 在意境的营造上 , 现代诗并不是要追求对于古典精神的某种机械复制和简单重现 , 而是借用意境美学的营建 , 表达现代人的存在境遇和精神特质 。 在此方面 , 我认为王晓波还是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美学的自觉的 , 他在诗歌意境的写照中 , 往往会将自己的现代知识储备、现代生活体验和现代生命意识渗透其间 , 以突显新诗的现代气质 。 如《翔》一诗:“ 曾以为/一颗土终极为浮尘/飘荡、茫然失落在天地/今晚 ,苍穹深处/半弯红月亮沉吟/用爱铺垫/一颗土 , 熵变成闪烁的星星/一颗土 ,竟长出天使的翅膀/飞翔天际/璀璨夺目/如与一场花开相遇”, 诗歌中呈现的对于宇宙时空的认知 , 无疑是一种突出的现代意识 , 而有关“熵变”的现代知识 , 显然只有现代人才可能具备的 , 正因为这些现代质素的存在 , 诗歌营造的情绪飞扬的爱情境遇 , 才没有淹没在古典的气息之中 , 而是呈现着鲜明的现代色调 。
【《诗人文摘》|张德明:王晓波诗歌近作读感 ‖《诗人文摘》】与此同时 , 我们还能从王晓波的诗歌中 , 发现那种令人迷恋和心生感动的善美之情 。 王晓波是一位懂情和知心的优秀诗人 , 他真心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幽幽散发出善良和美好的思想与情感 , 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欢乐和幸福 。 在诗集《骑着月亮飞行》的“后记”中 , 他曾说道:“诗歌是渲染着情感的文字 , 诗歌是关于心灵的一种艺术 , 是需要心灵的感触 , 才能产生共鸣的一种艺术 。 阅读诗歌可分享幸福 , 创作诗歌同样是一种幸福 , 诗歌给幸福插上了翅膀 。 ”可以说 , 他的所有诗歌 , 都是围绕着这种诗学追求而展开的 , 这些淌流着善美之情的动人诗章 , 也因而构成了他实践其新古典主义美学理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
在《接近幸福》中 , 诗人如此道来:“并肩穿过夏季长长的走廊/海天 , 还像以前一样蓝/秋风轻漾着静美 。 侧耳倾听/每一朵浪花绽放/每一次云过潮来的细语/云端传来的噪杂/不知是哪一种海鸟/正大着嗓音歌咏着未来/海语路 , 人与天海相随/生命一步步接近善美/做一个接近幸福的人/海语路 , 无法一挥而就” , 在诗人眼里 , “接近幸福”的人 , 会拥有一片美丽的风景 , 在这风景里 , 有蓝天 , “海天 , 还像以前一样蓝” , 有秋风“轻漾着静美” , 有浪花的悄然绽放 , 还有“云过潮来的细语” , 所有这一切构成的美丽风景 , 又与这接近幸福的善美之人相互衬托 , 互相辉映 。 在诗人眼里 , 接近幸福的人应该都是“善美”的 , 而善美的人才更有可能“接近幸福” , 这种思想话语里 , 是暗透着新古典的某种生命哲学的 。
在古典诗歌里 , 赠答酬谢之作是相当丰富的 , 这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代友朋之间伤别离、重情义的情感特征 , 而这情感特征里 , 无疑包含着善良的祝愿、美好的期许等丰富内涵 。 可以说 , 表达善美之情 , 构成了古代赠答酬谢诗歌的一种基本的情绪演绎策略 。 基于新古典的诗学理想 , 王晓波也钟爱这种赠答酬谢诗的写作 , 他曾为不少知心朋友写下了这类诗歌 , 如《铁观音——致霍俊明》《冬春书简——致刘川》《沙漏——致洛夫》等等 。 请看《沙漏——致洛夫》一诗:
推荐阅读
- 《诗人文摘》|宝蘭:回忆 ‖《一首》
- 《诗人文摘》|陈虞:让它去吧‖《一首》
- 《诗人文摘》|鸟鸣息于耳鼓 ‖ 新华?制令(1)
- 《诗人文摘》|一滴水的忧伤 ‖《 雪雪·制令》(1)
- 《诗人文摘》|翅尖上的晨光‖ 《雪雪·制令》(8)
- 《诗人文摘》|韩庆成:四月七日深夜想起谭嗣同‖《一首》
- 《诗人文摘》|燎原:我好像在读一首诗‖ 《一首》
- 《诗人文摘》|保罗·奥斯特(美国):谎言。法令。‖《一首》
- 《诗人文摘》|风的指挥家‖ 《雪雪·制令》(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