嵎钝|满族的“跳神肉”演变成川菜蒜泥白肉,蒜泥解腻一定得添加老姜汁
蒜泥白肉是一道名满天下的川菜 。
蒜泥白肉 , 重点在“白肉” , 什么是白肉呢?
原来白肉就是肥肉 , 这道菜肴重点在肥肉 , 在于把肥肉做的肥而不腻 , 入口化渣 。
瘦肉在这道菜肴里面是起衬托的作用 , 用瘦肉的肉香衬托肥肉的脂香味道 。
最初这道菜肴肥瘦比例是2:1 , 一片肉肥多瘦少 , 因为现代人的口味 , 对脂肪的忌惮 , 现在大多数肥瘦比例是1:1 。
说到这里我谈谈我个人的感受 , 肉质的香醇 , 肥肉的香醇和猪肉品质有莫大的关系 。
二十多年前 , 我在山区从教 , 周围农村人每年杀猪时候邀请大家吃肉 。
五花肉、猪臀肉 , 煮熟以后白切 , 蘸上一点姜汁酱油 , 一口咬下去 , 猪油会顺着嘴角下流 , 哪一个“香”字怎堪了得 。
这种香味是不能形容的 , 没有感受过的人想象不到 。
而这种香味最主要的因素 , 是因为猪的肉质 。
这种猪生长期在一年左右 , 农村习俗过了春节买猪仔 , 春节前夕杀肥猪 。
当年农村养猪所用的都是生态饲料 , 红薯、玉米、为主 , 剩饭剩菜为辅 , 现在看来主要是没有使用促生长的添加剂 。
自然生长一年的猪大的五六百斤 , 小的四五百斤 , 记忆中杀400斤的过年猪就是比较小的了 。
这样的猪肉 , 香味浓郁 , 煮熟的白肉 , 不加任何调料 , 细品之下 , 瘦肉是微微回甘的味道 。
随着时代的变迁 , 养殖业的繁荣 , 经济效益的鞭策 , 仿佛这样的食物都已经逐渐消失 。
随着人们的认识提高 , 这样的食物又在开始逐渐回到我们的餐桌 。
由鸡肉开始 , 现在“土鸡”养殖的繁荣 , 也在说明一个道理 , 我们希望自己的餐桌能吃到最好 , 最生态的食物 。
我相信 , 优质的猪肉也会很快的回归我们的市场 , 很快回到我们的餐桌 。
继续说我要给大家介绍的蒜泥白肉 。
蒜泥白肉这道菜肴最早起源于满族的“跳神肉” 。
《清朝野史大观》记载 , 跳神肉 , 肉皆白煮 , 例不准加盐酱 , 其吃法是“自片自食” 。
书中记载 , “善片者 , 能以小刀割如掌如纸之大片 , 兼肥瘦而有之 。 ”
四川材质李调元《醒园录》书中记载了当时江南流行的“白煮肉法” 。
《成都通览》记载晚清时期 , 白肉就成为了餐馆的一道菜肴 。
而白肉到了川菜厨师手中 , 用浓厚的蒜泥味道 , 解决了肥肉油腻的问题 , 使用舂茸的蒜泥、老姜 , 加上少许的盐、复制酱油、花椒面、红油海椒、味精、再用猪肉的原汤调成糊 , 浇淋到肉片表面 。
本文插图
蒜泥白肉
这道白肉由此变得滋味爽口、肥而不腻 , 成了一道经典川菜——蒜泥白肉 。 导读:
蒜泥白肉是一道经典川菜 。
本文插图
蒜泥白肉
制作蒜泥白肉首选二刀臀尖肉 , 其次是五花肉 。
二刀臀尖肉有一个特点是肥瘦相连 , 切成片肥瘦肉不分家 , 同时臀尖肉肥肉厚实 , 具有最香醇的特点 。
五花肉同样可以制作蒜泥白肉 , 肥肉相间 , 软糯香醇 。
选好了肉 , 就是蒜泥白肉的蒜泥 。
肉很简单 , 蒜泥白肉的料汁就非常复杂了 。
我复杂的介绍希望读者可以了解川菜蒜泥白肉 , 家庭自制就化繁为简 。
总结归纳 , 做好蒜泥白肉这道菜肴有五个要点:
1、蒜泥 。
蒜泥需要用石臼舂 , 这个舂的过程 , 主要让蒜泥析出我们看到的蒜油 , 这样的蒜泥味道能最大程度释放 。
本文插图
石臼舂大蒜
推荐阅读
- 全国文学报刊联盟|目录 | 《满族文学》2020年第4期
- 滨海满族|各条战线上的满族精英(二十四)河北人关仁山
- 满族|乌拉街满族镇“三府”展现满族建筑特色
- 鹤城学堂|【社教动态】读先贤故事、作端午诗句 ——昂昂溪区水师营满族镇开展古诗词社区教育活动
- 滨海满族|满族人与音乐疗法
- 张八百|丰宁满族民间故事:张八百过祠堂
- |以满族为主体的盛京文化
- 套装|奇迹暖暖:5个民族风套装,苗族太精致,满族最美却已绝版
- 满族文化网|满洲旗人的传统美食:波罗叶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