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旅游|菜市场中的昆明风习,野生菌是山野间的精灵
连续几天阴晴不定 , 骤雨艳阳轮番泻地 , 雨季来了 , 昆明的菌季也到了 。
《昆明的雨》中 , 汪曾祺写了“西南联大食堂菜”的牛肝菌、“菌中之王”的鸡枞、“人间至味”干巴菌、“中看不中吃”的鸡油菌 。
品种并不多 , 只是4种 , 结合上下文判断 , 其中的牛肝菌 , 很可能是黑牛肝 , 这种牛肝菌 , 目前也在最便宜野生菌之列 。
本文插图
左:丛生的皮条菌;右:鸡枞 本文图片均为作者提供
本文插图
左:黄牛肝菌;右:黑牛肝菌
而罗养儒《昆明的菌》一文 , 则列举了14种野生菌 , 有“质美而无毒”的鸡枞、北风菌、冻菌(冷菌)、青头菌、黄牛肝菌 , 有“疑其有毒不敢轻食”的黑牛肝、白牛肝、胭脂菌、麻母鸡 , 还有“无毒味不见佳”的谷熟菌、鸡油菌、刷把菌 , “形则粗劣味殊清甜且有香气”的干巴菌 。 出人意料的是 , 他老先生把腐生型野生菌——柳树菌 , 推为第一 , 认为其“清甜脆嫩 , 四者俱全” 。
不过 , 从今天市场所见来看 , 即便罗养儒所列 , 品种仍然太少 , 只是以当年的认知程度和食用情况 , 估计大致就是那样 。
稍早一些的清道光《昆明县志》 , 录列的菌子品种 , 也就16种 , 还把蜡栗菌与荞面菌和鸡油菌混为一种 。 1921年 , 由当地人编修的《宜良县志》调查要细致很多 , 录列了40种 , 光是牛肝菌和羊奶菌 , 就注明有不同花色的数种 。
再早一些 , 1455年即明景泰六年《云南图经志书》记载的野生菌 , 仅有鸡枞一种 ,历经明正德、万历、天启和清康熙、雍正、道光——六部云南省志的逐步添加 , 400多年时间 , 到1894年即清光绪二十年的《云南通志》 , 野生菌的记载才达到30种 。
可见农耕时代对野生菌的认知 , 是非常缓慢 , 或者说是相当小心翼翼的 。 鸡枞之所以最早被省志记录并延续下来 , 皆因其安全美味且分布广泛 。
本文插图
【云南旅游|菜市场中的昆明风习,野生菌是山野间的精灵】左:昆明的菌摊;右:鸡枞花 。
去年有一篇蹭热点的文章 , 把云南吃野生菌的起因 , 归结为明清时期大量开采铜矿 , 过度砍伐林木烧炭炼铜 , 引起水土流失 , 最终导致粮食不足 , 只好以菌充饥 。
想象力“丰富”!却常识漏洞一大把:野生菌低热量 , 高水分 , 下饭可以 , 充饥不行 。 云南谚云:连吃三顿菌 , 走路打晃晃 。 云南民间认为菌子很“潮” , 极其“刮油” , 烹煮需要足量油脂去弥补 。 明清云南开采铜矿有限的几处偏远山区, 并不是粮食主产地坝子 。 还有 , 既然水土流失 , 菌何附焉?
食用野生菌的生长 , 对自然条件生长环境是有要求的 。 腐生型的以外 , 大多数野生菌与不少植物有“共生菌根”关系 , 即野生菌地下“菌塘”与环境植物根系的钙化末梢是相连的 , 并有矿物质和养分相互交换 , 这就是大多数野生菌目前还不能人工繁殖的主要原因 。
当然 , 没有植被不行 , 植被太密也不行 , 阳光下不到地 , 地温上不去 , 菌子也出不来 。
本文插图
昆明的野生菌摊
本文插图
昆明菜市场的青头菌摊
“冒死去吃”见手青?
2019年菌季 , 云南朋友圈高频出现一张图片:一盘切片后变成紫色的红见手 , 盘边一碗蘸水 。 配文如下:云南特产“见手青刺身” , 又名 “解千愁” , 同时是最有效的民间偏方 , 效果因人而异 , 可免费游览小人国 , 见星星见月亮 , 见仙女见妖精 , 也可见阎王!
推荐阅读
- 穿搭|ROBOKIX——进击中的儿童鞋服品牌!
- 11-20万|10万价位中的真掀背,明锐用料十足,俘获消费者芳心
- 南方民宿|邂逅安吉3家理想中的高颜值民宿,绿野山谷间、“地中海”风格总有你中意丨南方民宿
- 望秋叹|藏在皖南深山中的天路,中国的秋名山,仙界和凡间只隔一步之遥
- 葱油鸡|简单易学的葱油鸡,美味又多汁,让人停不下手中的筷子
- 癌症肿瘤|小测试:夏日水果中的抗癌秘笈知多少
- 水瓶座|有你没你 从表情就能看出来的星座
- 汽车知识|B级车中的“标杆”,丰田亚洲龙给你不一样,买它从未后悔
- |39㎡,沪漂小夫妻家中的精致场面,堪比电影中的场景!
- 苍南|青绿山水中的苍南(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