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交流|国医大师裘沛然:中药是非常深奥的,不要用目前西医理论生搬硬套


来源丨裘沛然医论医案集、凤凰中医 作者:裘沛然
瘦因吟过万山归——半个世纪从事医学的教训
作者/裘沛然
“瘦因吟过万山归” , 是清代著名诗人黄仲则所著《两当轩诗集》中的诗句 。 仲则所作的诗 , 以清新俊逸 , 直逼青莲而见重于时 。 可是他怀才不遇 , 在坎坷中度过了一生 。 据文献记载:黄氏曾经写过四首律诗 , 诗中有“全家都在西风里 , 九月衣裳未剪裁”之句 , 这两句诗曾经风靡当时吟坛 , 并成为流传后世的七言警句 。

【医护交流|国医大师裘沛然:中药是非常深奥的,不要用目前西医理论生搬硬套】医护交流|国医大师裘沛然:中药是非常深奥的,不要用目前西医理论生搬硬套
本文插图

而我觉得他“瘦因吟过万山归”一语 , 无论从艺术上或意义上来说 , 似都比上述两句高出一筹 , 因为它深刻地揭示了治学的艰巨性 , 能够赢得勤苦研究学问者的共鸣 。 凡是古今中外卓有成就的学者 , 为探求真理 , 哪一个不是经历过废寝忘食 , 失败挫折的艰难困苦的历程 。 黄仲则的寥寥七字 , 提示我们研究学问者既要读万卷书 , 还要行万里路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
“瘦因吟过万山归”之句 , 在我的研究医学征途上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 。 我在年轻时阅读清史叶香岩传 , 其中载他濒临属纩时对子孙说过几句告诫的话:“医可为而不可为 , 必天资颖悟 , 读万卷书 , 尔后可以济世 。
不然 , 鲜有不杀人者 , 是以药饵为刀刃也 。 我死 , 子孙慎勿轻言医!”
我当时漫不经心地草草浏览一过 , 没有引起深刻的注意 。 虽然我也是“青衿之岁 , 高尚兹典 , 白首之年 , 未尝释卷” 。 今行医垂五十年 , 经过艰难困苦的挫折以后 , 越来越觉得香岩此言是语重心长的 。 叶氏以颖悟的天资 , 转益多师又医名满天下 , 而当临殁乃出此言 , 洵非一般泛泛之论 , 可说这是此老毕生临床经验总结和他对医学认识的深化 。 真所谓“仁人之言 , 其利溥哉” 。 虽然寥寥数语 , 对后学却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
我同天士所处的时代不同 , 当然体会也不尽相同 。 然而 , “瘦因吟过万山归” , 我走过了医学科学上崎岖曲折的道路 , 临床上遇到许多挫折和教训 。 这对我来说 , 诚然是痛苦的回忆 。 今把它写出来公之医界同道 , 也许对初学中医者可以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 作为前车之鉴吧 。
我学医过程中所遭受的教训是多方面的 , 并经历过几个阶段 , 基本上可归纳为四句话 , 即:踌躇满志 , 疑窦丛生 , 磨砺苦学 , 一间微明 。 现拟依次举例陈述 。
踌躇满志
我少年在学校上学 , 当十三岁时即于念书之余跟叔父汝根学习针灸 。 吾叔为广西名医罗哲初先生弟子 。 他对我的学习督责很严 , 不仅针灸要籍都要背诵 , 凡是中医古代典籍也都要择要背读 。 家中还另请老师教授国学 , 不管我理解与否 , 总是要背得朗朗成诵 。 当时 , 午夜一灯 , 晓窗千字 , 是习以为常的 。
叔父初不以医为业 , 因求诊的病人颇多 , 我有暇就经常侍诊左右 。 这些 , 为以后进入旧上海中医学院修业 , 总算奠定初步基础 。 在中医学院修完了各门基础课和临床课后 , 接着就是临证实习 。 1934年毕业 , 是年开业行医 , 光阴如白驹过隙 , 一弹指顷 , 已整整五十个年头了 , 真有学未成鬓先秋之感 。
但是 , 当我初开业时 , 对于中医学的造诣是颇为自许的 。 自以为除了学过各门课程之外 , 还看过不少医书 , 仅举伤寒一类而言 , 当时已研读过数十家著作 , 其中尤服膺郭白云、成无己、柯韵伯、吕震名尤在泾及日人丹波元简父子之书 , 对莫枚士的《经方释例》和陆渊雷的《伤寒论今释》亦饶有兴趣 。
温病方面 , 则沉酣于叶、薛、吴、王数家 , 尤偏嗜叶天士与王孟英的著述 , 特别对叶氏的温病学说 , 曾经下过一番功夫 。 当时 , 对叶天士备极推崇 , 以为如香岩者 , 仲景以后 , 一人而已 。 说起温病的症因药治 , 颇能历历如数家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