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知道|给刘邦“找祖宗”:汉朝史学家为何要把平民刘邦硬说成贵族后裔?( 二 )


2012年 , 李祖德先生根据班固的这段记载撰写了长篇论文《刘邦祭祖考——兼论春秋战国以来的社会变革》并发表在《中国史研究》上 , 使得部分研究学者据以否定司马迁的“布衣天子”之说 , 转而相信刘邦应该是一个六国贵族——具体地说 , 是魏国贵族的没落子孙 。

历史趣知道|给刘邦“找祖宗”:汉朝史学家为何要把平民刘邦硬说成贵族后裔?
本文插图

仔细分析了《汉书》的上述内容过后 , 很遗憾 , 这篇看起来非常完整的刘姓家史却没能让我信服 。 首当其冲的破绽出现在刘向的叙述中:
秦灭魏 迁大梁 都于丰
关于这三句话 , 李祖德先生在《刘邦祭祖考》一文中是这样解释的:
这里所谓的“秦灭魏” , 《汉书·高帝纪》“补注”引师古曰:“秦昭王伐魏 , 魏惠王弃安邑 , 东迁大梁 , 更号为梁 , 非始皇灭六国之时” 。 师古的说法是对的 。 (中略)在大梁的刘邦祖先 , 多次受到秦军的攻击 , 最后不得不离开大梁 , 迁徙到当时的沛县丰邑中阳里定居 。
——《刘邦祭祖考》
坦率地说 , 我认为李祖德先生没能参透颜师古作注的思考 。 表面上看 , 《汉书》的那三句话 , 根据不同的标点方式可以作出不同的理解 。 第一种标点方式是:
秦灭魏 , 迁大梁 , 都于丰 。
如果照这种标点方式来理解 , “秦灭魏”是后面两句的状语 , 意思是在秦国消灭魏国的时候 , 刘邦的先祖自魏都大梁迁出 , 定居于丰邑 。
这种理解最让颜师古犯难的地方在于:一旦将“秦灭魏”解释为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消灭魏国 , 夷其社稷 , 那么这个时间点将同刘邦的出生地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 刘邦生在哪一年?一种记载来自《汉书·高帝纪》臣瓒注:
帝年四十二即位 , 即位十二年 , 寿五十三 。
——《汉书·高帝纪》注
据此 , 刘邦应出生于公元前247年 。
另一种说法 , 来自皇甫谧:
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生 , 至汉十二年 , 年六十三 。
——王先谦《汉书补注》
据此 , 刘邦应该生于公元前256年 。

历史趣知道|给刘邦“找祖宗”:汉朝史学家为何要把平民刘邦硬说成贵族后裔?
本文插图

假如刘邦的先祖是在公元前225年秦灭魏国的时候迁居丰邑 , 那么无论刘邦出生在公元前247年还是公元前256年 , 迁居之时他都已经成年 , 丰邑绝不可能是他的出生地 。 可《史记·卢绾列传》分明记载刘邦就出生在丰邑:
卢绾者 , 丰人也 , 与高祖同里 。 卢绾亲与高祖太上皇相爱 , 及生男 , 高祖、卢绾同日生 , 里中持羊酒贺两家 。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以颜师古的精明 , 他当然会发现这个纰漏 。 所以 , 为了弥缝上述矛盾 , 颜师古只能无奈地将老刘家迁居丰邑的时间提前 。 于是“秦灭魏”被颜师古解释作公元前340魏惠王因为秦国的东侵而被迫从安邑迁都大梁 。
这个解释武断地把刘氏家族的迁徙时间挪到了刘邦出生之前 , 虽然勉强圆和了刘邦生于丰邑的史实 , 但却引发了更多的纰漏:
首先 , 魏惠王迁都大梁之后 , 魏国虽然又获得了“梁国”之名 , 但此次迁都的性质 , 正如《史记·魏世家》所言 , 是“徙治” , 也就是主动迁都 。 这跟西晋国都沦亡后 , 东晋迁都建业、再造社稷是性质完全不同的历史事件 , 不能将魏国徙治大梁比附于两晋更替式的灭国 。
除了颜师古 , 从古到今也没有第二个历史学家以“灭国”来称述魏惠王徙治大梁的 。 颜师古硬要将《汉书》中的那一句“秦灭魏”解释作魏惠王迁都 , 等于把“梁国”当成是“魏国”灭国之后重建的新政权 , 不免自欺欺人之嫌 。

历史趣知道|给刘邦“找祖宗”:汉朝史学家为何要把平民刘邦硬说成贵族后裔?
本文插图

其次 , 魏惠王迁都的公元前340年 , 秦国的在位国君应该是秦孝公 , 而非孝公之孙秦昭王 。 之所以要强行将秦孝公时期的事儿推迟到秦昭王时期 , 那是因为班固说“(刘氏)其迁日浅 , 坟墓在丰鲜焉”——刘邦家族迁居丰邑的历史并不长 , 因而族亲埋骨于丰邑者寥寥无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