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份工作|这个时代的顶级高手,都有“财报思维”( 四 )


很多人经常会混淆收入与收款 , 费用与付款 。 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就是 , 假设有一笔应付账款要在明年支付 , 那么它会不会增加明年的费用?这就是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差异 。
那么 , 什么是权责发生制呢?
权责发生制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 , 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凡是在本期内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 , 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 , 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 , 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 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 , 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
形象地说 , 比如:你今天买了瓶敌敌畏 , 哪怕你没付钱 , 它也要算到今年的费用 , 而不管分几年用的 , 因为它价值低;你卖了盒狗皮膏药 , 哪怕对方先赊着 , 没掏银子 , 这些钱也算你今年的收入 。
在另一种情况下 , 你买了匹宝马名驹 , 这是固定资产 , 你一共可以用5年 , 那么这个成本需要在未来5年内折旧分批计入财报 , 而不是在今年一次性计入成本 , 因为这属于资本性支出 。
一般来说 , 企业都被要求采用权责发生制 。 权责发生制对应于收付实现制 。 比如政府的财政就采用收付实现制:收到现金才叫收入 , 付出现金才叫支出 。
而谈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 就引出了现金流量表的独特之处 。
现金流量表
成功的企业都是相似的 , 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同 。 而无论如何不同 , 失败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资金链断裂 , 现金流吃紧 。 所以 , 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 。 以血为镜 , 就能照出利润表的本来面目 。
现金流量表 , 与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 , 而后两张表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的 。 所以它能很好地弥补权责发生制的不足 , 能为后两张表做补充 。
也就是说 , 利润表整天玩虚的 , 你说符合条件应该确认收入 , 就确认了 , 但匹配这收入的现金 , 可能并没有收回—也许永远收不回 。
费用 , 比如这房子的折旧 , 你说20年折旧完 , 就分期确认了今年的费用 , 但也许100年后你的孙子还美美地住着 , 这房子成了文物 , 还大大增值了 , 但今年的折旧并没有现金流出 , 而且今后若干年后也不会流出 。
这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 相应的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价值 , 比较难以衡量 。 这个确认很难说不对 , 都符合准则 。
现金流量表就解决了这类问题 , 它不管利润表是真是假 , 只管现金流动 。 预收款是现金流入 , 哪怕没有确认收入;预付款是现金流出 , 哪怕并不能确认成本或费用 。
因此两张表之间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差异 。
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行业或企业的商业模式决定的 , 但直接原因是信用的引入 , 导致销售和收款不同步 。 具体的影响因素就是企业确认收入的时点 , 付款方式的约定等 。
那么 , 现金流量表所代表的各种现金流入、流出活动 , 都去哪了呢?这就要说到资产负债表 。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比较复杂 , 要抓住核心 , 先记住一个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这个等式非常重要 。 资产指总资产 , 所有者权益也叫净资产、股东权益(对股份有限公司而言) 。
等式右边是负债+所有者权益 , 回答了“钱 , 从哪里来”;等式左边是资产 , 回答了“钱 , 到哪里去” 。 这两个问题是企业经营的核心问题 。
也就是说 , 企业的钱可以从两个渠道来:一个是向债权人借 , 这个叫负债;一个是向股东要 , 这个叫所有者权益 。 这种要钱、筹集资金的活动 , 就是企业的三大活动之一 , 筹资活动 。
筹到钱后 , 用这些钱做什么?这也就是“钱到哪里去” 。 “钱到哪里去” , 描述的就是现金流量表中的流出去向 。
这些钱可以完成两件大事:一是买原材料 , 买办公用品 , 发工资 , 发奖金 , 上缴国家税金 , 这些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二是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 盖厂房 , 对外财务投资等 , 这些叫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