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颜:明亡亡于天启?你可以同情崇祯,但不要低估了那个木匠的智慧


美颜:明亡亡于天启?你可以同情崇祯,但不要低估了那个木匠的智慧
文章图片
美颜:明亡亡于天启?你可以同情崇祯,但不要低估了那个木匠的智慧
文章图片
美颜:明亡亡于天启?你可以同情崇祯,但不要低估了那个木匠的智慧
文章图片
美颜:明亡亡于天启?你可以同情崇祯,但不要低估了那个木匠的智慧
崇祯十七年 , 甲申 , 也即公元1644年 , 闯王李自成攻陷明帝国首都北京 , 末帝崇祯在景山自缢身死 。
大明王朝灭亡了(南明之类的割据政权很难被认为是王朝正朔)。
崇祯皇帝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 历经十二世 , 共十六位皇帝 , 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
自始皇帝嬴政横扫六合 , 于公元前221年建立大一统的秦帝国以来 , 神州大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王朝兴衰更替不断 。 眼见他起高楼 , 眼见他楼塌了 , 一家一姓的天下 , 其兴也勃 , 其亡也忽 。
纵观古今 , 一个朝代的败亡原因不外有二 , 一曰外敌 , 二曰内乱 。 而倒霉的崇祯皇帝则是两样都赶上了 。
明朝末期既有外敌入侵 , 也有内部作乱 , 灭亡有其必然性 。
正因为如此 , 对于明之亡 , 不少历史学家对自杀殉国的崇祯持同情的态度 , 认为主要责任并不在皇帝本人身上 , 实在是大明气数已尽 。 就算明帝国的缔造者朱重八重新上岗 , 或许也只能让明朝苟延残喘十数年 , 绝对是无力回天的 。
当然 , 也有不少史家认为明亡的责任还是在皇帝身上 , 只不过不是崇祯 , 而是他的前任们 。 在这一点上 , 他们的意见同样是不统一的 , 有人说明亡其实亡于天启 , 也有人说明亡亡于万历 。
一言以蔽之 , 明朝灭亡早就埋下了伏笔 , 朱由检同志(即崇祯帝)只是个不折不扣的背锅侠 。
应该说 , 崇祯皇帝确实不太走运 ,他接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 更要命的是 , 因为他原本并非皇储 , 所以没有机会接受过正规的帝王教育 , 于治国之道其实了解不多 。
而治国术的教育对于帝王 , 是很重要的 。 要知道 , 他的哥哥天启皇帝朱由校 , 可是由大战略家孙承宗等人亲自指导的 。
朱由检同志的人生理想 , 原本是要做个逍遥王爷 。 没想到哥哥朱由校英年早逝、后继无人 , 结果把皇位传给了他 。
突然被接班的朱由检 , 无论是政治经验还是帝王之术的学识 , 都算得上是一穷二白 。 他又明显缺乏老祖宗嘉靖皇帝的天赋 , 没法子无师自通 。
所以 , 刚一上台 , 崇祯皇帝就犯下了一个错误 , 致命的错误 。
他 , 除掉了哥哥天启手下的第一红人 , 魏忠贤 。
魏忠贤
可能有人要说了 , 干掉一个祸国殃民的死太监 , 不是为民除害么?怎么就成犯错误了 。
这 , 需要从当时的政治生态说起 。
明代自宣宗朱瞻基开始 , 司礼监的地位大幅上升 , 直接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 这等于是动了内阁的奶酪 。 因此 , 以内阁为首的文官集团与秉笔太监为首的宦官集团之间 , 一直处于一种对抗的关系 。
这显然是皇帝们所乐见的 。 他们往往在二者之间大玩平衡术 , 利用双方的互相制衡 , 维持皇帝作为仲裁者至高无上的地位 。
天启皇帝朱由校也是个中高手 。
在继位之初 , 17岁的朱由校对东林党信任有加 。 因为 , 没有东林党人的拥戴 , 他这个皇帝可能会成为李选侍的傀儡 。
但是 , 他很快就发现了东林党人的一大痼疾 。
这些人虽然摆出一副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架势 , 实际上干的却是党同伐异、排斥异己的勾当 , 是朝廷党争不断的罪魁祸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