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宝|高端制造领域被卡脖子,航空发动机、机器人国产替代概念龙头名单


信息技术之外 , “卡脖子”的核心技术还集中在高端制造及新材料领域 。 上一篇中提到的光刻机就属于高端制造 。 由此可见 , 高端制造对我国工业发展有多么重要 。 在本篇中 , 数据宝将整理高端制造领域“卡脖子”的技术 , 及A股中有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 , 仅供参考 。
相比信息技术领域 , 被卡脖子的35项关键技术中 , 更多的体现在高端制造上 , 有多达18项关键技术 。 并且 , 在这18项关键技术中 , 多数没有对标A股上市公司 , 凸显了高端制造领域国产替代的紧迫性和急迫性 。
1、 航空发动机短舱、适航标准、重型燃气轮机
2017年 , 为加快实施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 , 推进基础研究工作 ,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召开了“两机”基础研究专业组成立大会 , 可见国家的重视程度 。
有分析认为 , 航空发动机的制造难度堪比光刻机 , 被称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 只有能够独立制造航空发动机的国家 , 才是真正的工业大国 。 世界上只有中国和美、英、法、俄等少数几个国家能自主研发航空发动机 。
飞机上安放发动机的舱室 , 俗称“房子” , 是航空推进系统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 , 其成本约占全部发动机的1/4左右 。 短舱需要将发动机包覆 , 减少飞行阻力;其进气道还要具有防、除冰的能力;飞行中 , 要保护发动机不受干扰正常工作;在地面 , 需要做到方便发动机的维护和维修 , 一旦短舱有损 , 飞行中可能会引起发动机严重事故 。 短舱越大技术难度越高 , 我国在这一重要领域尚属空白 。 查阅所有公开资料 , 我国尚无自主研制短舱的专门机构 , 相关院校似乎也没有设置相关的学科 。
一款航空发动机要想获取一张放飞证 , 必须经过一套非常严格的“适航”标准体系验证 , 即适航标准 , 涵盖设计、制造、验证和管理 。 但目前在国际上 , 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和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适航审定影响力最大 , 认可度最高 。 尽管在规章要求层面 , 中国与FAA基本一致 , 但由于国产航空发动机型号匮乏 , 缺乏实际工程实践经验 , 使我国适航规章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撑 。 实际型号的适航验证工作 , 成为被卡在别国空域之外的关隘 。
燃气轮机广泛应用于舰船、火车和大型电站 。 我国具备轻型燃机自主化能力;但重燃仍基本依赖引进 。 国际上大的重燃厂家 , 主要是美国GE、日本三菱、德国西门子、意大利安萨尔多4家 。 与中国合作都附带苛刻条件:设计技术不转让 , 核心的热端部件制造技术也不转让 , 仅以许可证方式许可本土制造非核心部件 。 没有自主化能力 , 意味着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一环 , 仍然受制于人 , 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 。
目前A股市场上有航空发动机概念 。 从市值角度看 , 航发动力、上海电气、航发控制、海特高新等个股市值超过百亿元 。 市场表现方面 , 航发科技、海特高新、华伍股份等个股涨幅居前;机构关注度最高的个股分别是航发动力、钢研高纳、应流股份等 。 综合上述三个因素 , 粗略筛选出航空发动机概念股名单 , 如下 。

数据宝|高端制造领域被卡脖子,航空发动机、机器人国产替代概念龙头名单
本文插图

2、 机器人领域 , 核心算法及触觉传感器
中国已经连续5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器人应用市场 , 但高端机器人仍然依赖于进口 。 由于没有掌握核心算法 , 国产工业机器人稳定性、故障率、易用性等关键指标远不如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发那科(日本)、ABB(瑞士)、安川(日本)、库卡(德国)的产品 。 核心算法差距过大 , 导致国产机器人稳定性不佳 , 故障率居高不下 。 算法的差距不只体现在核心控制器上 , 更拖慢了伺服系统响应的速度 。
机器人每完成一个动作 , 需要核心控制器、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协同作战 。 对于单台伺服系统 , 国产机器人动态与静态精度都很高 , 但高端机器人一般同时有6台以上伺服系统 , 用传统的控制方法难以取得好的控制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