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分析一家公司,应该看哪些地方?( 三 )


这家公司不是做锂电池的 , 做的是电池管理系统和封装集成 , 换句话说 , 就是个做系统和组装厂 , 靠量大、快周转撑上去的 , 但是感觉护城河并不牢靠 , TO B的企业不看品牌 , 研发投入也显示不是个技术驱动企业 。
这里就有了公司的第四个疑点 , 也是最关键的问题 , 能回答这个问题 , 基本就找到了这家公司的投资钥匙:既然产品本身没有多大独特性 , 为什么竞争对手不能用更低的价格、更殷勤周到的服务 , 去攻破这个20%ROE的商业堡垒呢?
目前 , 我能想到的可能性只有一种:先发优势和一点点技术优势 , 再叠加一点下游客户的懒惰 , 让公司收获了现在的成果 。
具体来说 , 公司一直是做这个的 , 可能在很早以前 , 和几家大的下游手机厂家一直合作 , 产品本身和对手比也不差 , 所以就这么一致合作了 , 而且最关键的可能是 , 按照公司披露的销售量 , 公司产品的平均售价只有30元人民币左右 , 对于下游厂家来说 , 只要日子不算难过 , 没必要去压上游的价格 。
上段只是我的猜测 , 凭我现在对这家公司的了解 , 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 但如果我的猜测属实 , 未来公司至少面临2个挑战:
第一个 , 原来下游日子好过 , 不去压价 , 现在手机厂商越来越不好过 , 未来如果下游压价了 , 德赛电池怎么办?这一点风险 , 公司是作为首要风险披露的 , 来看看公司的说法:
“公司在中小型电源管理系统暨封装集成细分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在众多制造厂商竞相进入锂电池电源管理系统暨封装集成市场的背景下 , 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 未来 , 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 , 产业链毛利率将进一步下降 。 (继续下降 , 想想都难受)”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类电子产品 , 公司营业收入中来源于消费电子锂电池相关产品的收入占比约90% , 公司业绩受宏观经济形势以及消费电子行业的发展状况影响较大 。 若宏观经济出现紧缩 , 消费电子行业创新不足 , 消费者换机意愿下降 , 对公司锂电池相关产品的需求也会减弱 。 ”
“……经过过去几年的高速扩张 , 国内动力锂电池产能的已阶段性或结构性过剩 。 而行业集中度还在持续提升 , 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头部企业聚集 , 竞争日益激烈 , 未来动力锂电池行业将加速洗牌 。 ”
很明显 , 这个挑战是真实存在的 。
第二个 , 公司现在也在努力 , 拓宽中型和大型锂电池电源管理系统及封装集成业务 , 但是这就意味着跟新的客户建立关系 , 在这个过程中 , 上面那个竞争优势(先发优势和低价带来的转换成本)就不复存在了 , 怎么办?
另外 , 这里面还暗含了一个公司做得好的原因 , 对上游资金的占用 , 提升了公司负债率 , 进而提高了ROE , 这也是第5个疑点:公司是怎么对供应商有话语权的?毕竟上游是电子元器件制造商 , 同样都是普通制造业 , 德赛电池就能对他们有话语权吗?
06
未来业务发展前景如何?
2019年 , 公司营收增长7% , 但是净利润增长26% , 这一定是不可持续的 , 公司下游的增长已经开始变负——“2019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总共出货了13.71亿台 , 较2018年下降了2.3% , 这也是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连续两年出货量下滑”——公司未来的营收增长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
公司目前主要的下游客户是手机厂商 , 前面已经看到 , 智能手机的增长空间似乎已经不大了 , 增长很疲软 , 但是 , 另一块市场 , 也就是可穿戴设备增长很快 , 年报里是这样说的:
“2019年 , 受益于耳戴式设备市场大幅增长 , 可穿戴设备出现爆发式增长 , 根据IDC数据 , 2019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到3.365亿台 , 较2018年增长89% 。 其中可穿戴耳机2019年全年出货量为1.705亿部 , 较2018年增长250.5% 。 ”
但是要注意到 , 相比于手机市场 , 这个市场只是个很小的市场 , 而且因为单价低 , 对上游零部件的价格会更敏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