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路符给我|后唐第二任皇帝李嗣源"邺都兵变"新解( 六 )


这一点 , 其实历代很多文人都持有相同的意见 。 其实经过上面的分析 , 我们推测李嗣源在逃出邺都的时候 , 就已经知道自己不能孤身犯险进入洛阳 , 但是与李存勖通气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 那为何在万胜镇 , 李嗣源“既无一奏陈情 , 又无一骑迎候 , 庄宗既还 , 但以兵踵之而西”呢?
在这一点上 , 需要我们把从龙势力加入考量 。 当时 , 李嗣源身边已经聚集起了不少兵力 , 在前面我们所说的李存勖已经失去人心这个大背景下 , 李嗣源身边支持他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
对这些人 , 我们需要注意 , 他们的行为本质上更像一种极具风险的政治投机 。 安重诲、霍彦威等人后来支持李嗣源反对合法的皇帝李存勖 , 赢了就是开国元勋 , 功名利禄全收 , 那如果输了呢?当然是推出午门斩首 , 甚至灭族 。
所以 , 我们假想一下当时万胜镇的情形 。 十里之外就是李存勖 , 李嗣源甚至可能能够看到庄宗的仪仗 。 但他能自己或者派人去和庄宗李存勖禀报吗?他或者他安排的人去了和李存勖说什么呢?说自己只是被胁迫才参与了叛乱?
就不说李嗣源自己会被如何处置了 , 他身边那些人 , 有一个算一个 , 全都跑不了 , 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一个下场 。 所以从龙势力的选择也就显而易见了 , 当然就是反复劝说 , 甚至威胁李嗣源 , 不能和李存勖接触 , 把叛逆这条路走下去 , 直到走成登基为帝为止 。
也许我们会怀疑 , 李嗣源身为后唐军中实力派 , 那些从龙势力还能威胁到他吗?他如果真的不想反叛 , 为何还会和这群叛军搅在一起呢?甚至为何不手刃叛逆?比如近代学者蔡东藩就说:李嗣源果为无罪乎?曰:薄乎云尔 , 恶得无罪 。 嗣源为部众所逼 , 拥入邺都 , 尚出于不得已 , 及移檄会兵 , 进据大梁 , 无君之心 , 固已暴露 , 入洛以后 , 何不亟诛首逆 , 为故主复仇?
但刚才我们在看邺都城外亲军叛乱的时候 , 已经看到了李嗣源被叛军包围是什么场景了 , 如果李嗣源不答应 , 那就是“事当不测!”而且 , 今天的我们用更加客观的历史分析方法应该能知道 , 所谓“亟诛首逆 , 为故主复仇”是不可能的 。
因为权力的本质不是从上往下的 , 而是从下往上的 。 李嗣源也许能指挥他的亲军 , 但汇聚在汴州的大小势力都是一个个的集团 , 尤其是在五代十国时期 , 维系权力的君臣之道早就崩坏 , 下克上就如同喝水吃饭一样 。
李嗣源位高权重 , 骁勇善战 , 但在这一大群势力集团之中 , 他也很难说如臂使指 , 更别说 , 真的诛杀叛逆了 , 那那些支持他的人要如何处理呢?这群人可就等着从龙入关封王拜相呢 。 所以 , 李嗣源就是有心要诛杀首逆 , 为李存勖报仇 , 他也只能把郭从谦给杀了 , 他身边那些实力派他也是没法动的 , 因为这牵扯到了太多人的利益 。
所以万胜镇外的时候 , 李嗣源已经骑虎难下 , 没办法与李存勖有任何交流 , 甚至领兵西进也难说就是出自李嗣源的本心 。
最终的结果就是史书上记载的那样 , 李嗣源登基为帝 , 而从龙势力获得了他们想要的 。 《旧五代史·明宗李嗣源纪一》记载:
以中门使安重诲为枢密使;己亥 , 命石敬瑭权知陕州兵马留后 , 皇子从珂权知河南兵马留后 , 以权知汴州军州事孔循为枢密副使;敕停租庸名额 , 依旧为盐铁、度支、户部 , 委宰臣豆卢革专判 。
五月丙辰朔 , 宰相豆卢革进位左仆射 , 韦说进位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监修国史 , 并依旧平章事 , 兖州节度使、检校太傅朱守殷加同平章事 , 充河南尹 , 叛六军诸军事……徐州节度使、检校太傅霍彦威加兼侍中 , 移镇郓州 。 04李嗣源本人的特点及最终总结
李嗣源是后代文人比较认可的一个皇帝 , 评价很高 。 比如欧阳修就说他“在位七年 , 于五代之君 , 最为长世 , 兵革粗息 , 年屡丰登 , 生民实赖以休息 。 ”司马光也说他“在位年谷屡丰 , 兵革罕用 , 校于五代 , 粗为小康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