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北京中医药条例征民意:不得诋毁、污蔑中医药( 五 )


市、区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开展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 , 组织本市名老中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中医医师带徒授业 , 培养青年医师 , 形成传承梯队 。 开展师承教育的中医专家可以享受师承补助 。 已经取得医师执业资格的青年医师参加师承教育的 , 在同等条件下 , 可以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中予以优先考虑 , 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相应的专业学位 。
第四十一条 市中医药、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 培养中医药健康服务、中药炮制、中药材种植等中医药技术技能人才:
(一)给予优先保障招生名额等政策支持;
(二)依托本市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 , 搭建技术技能服务平台和培训平台;
(三)支持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设立技术技能岗位;
(四)支持建立中医药传统技能传承工作室 , 传承中医药技术技能 。
第四十二条市、区人民政府应推动中医药优秀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 , 加强中医药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普及 , 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 推广体现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 , 举办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 , 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 。
市、区中医药主管部门定期开展市民中医药文化素养调查和评价 , 并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 。
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 , 将中医药文化和知识纳入相关教育教学活动 , 鼓励开设中医药选修课程、建立中医药社团 。
本市中医药行业协会、学术团体应当积极传播、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 , 宣传、推广中医药文化 。
第五章 中医药开放与创新
第四十三条本市鼓励中医药开放发展 , 支持与国内外开展中医药医疗服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促进、文化传播等方面合作;促进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推广 , 发展中医药国际贸易 , 建设中医药海外中心 , 参与国际规则、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
第四十四条本市发挥中医药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作用 , 市科学技术部门会同市中医药主管部门制定本市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规划 , 建立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学研究组织、验收和评价体系 , 加强中医药科研机构和重点学科建设,支持开展中医药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和技术创新 。
统筹各类财政资金 , 支持创建中医药国家级创新平台 , 开展防治重大疑难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等临床研究 , 研发中药新药、先进中医器械和中药制药设备 。
第四十五条市中医药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建设和完善中医药科技管理平台 , 汇聚中医药科研课题和成果资源 , 组织中医药科技成果推介 , 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 。
市、区科学技术部门会同中医药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建立中医药现代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产业化技术支撑等公共研发平台 , 利用国家和本市中医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 , 在产业化关键技术、先进工艺、新材料应用、产品研发等方面为中药新药研究开发提供公益性的共性技术及专业化服务 。
本市鼓励中医药企业增加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投入 , 研究开发费用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 税前列支并加计扣除 , 研究开发仪器、设备可以加速折旧 。
第四十六条本市支持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开展中药安全、疗效评价方法和技术标准的研究 , 加强中药新药研发 , 对基于中医经典名方和中药制剂的中药复方制剂研发优先给予研发资金支持 。
市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整理研究中医经典名方的临床来源、证治经验、适用范围、应用广度等信息 , 为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基础 。
第四十七条市、区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推动中医药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产业转化 , 制定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 , 利用本市相关产业基金充分发挥中关村(000931,股吧)科技园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科技创新资源优势 , 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