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红周刊|A股“失血”综合症( 二 )


此外 , 还有ST庞大 , 其曾为汽车经销的龙头企业 , 前期寻求扩大规模 , 却忽视自身资金链危机 , 上市9年中 , 其有6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 , 2017年5月2日 , 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 一时间麻烦缠身 , 融资受阻 , 流动性紧张 , 同年5月 , ST庞大向冀东丰公司借款17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 因未按期偿还 , 被冀东丰公司申请重整 , ST庞大陷入更大的危机.....
2019年 , ST刚泰、东方金钰债券兑付违约 , 已陷入流动性危机 , 而近期披露的A股2019年年报中 , 蒙草生态也债务缺口巨大 , 引发交易所对其债务偿付能力的质疑 。 《红周刊》采访人员梳理上述三家公司的资金链情况 , 发现均存在“造血”能力差的问题 , 而其背后的原因我们将逐一解析 。
蒙草生态回款慢、垫资情况严重 拖了公司后腿
蒙草生态PPP业务模式 , 项目周期长 , 回款过程十分漫长 , 2019年其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达517天;2017年 , 其在建的PPP项目 , 后续建设期内仍需投入279.51亿元 , 需公司垫付大量资金 。
蒙草生态“造血”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资金被下游客户通过应收账款大量占用 , 而其回款却相当缓慢 。 自2012年上市以来,其应收账款始终居高不下 , 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常年在100%左右 , 严重影响着公司的流动性 , 以至于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多年为负 , 究其原因 , 则与其业务模式密切相关 。
回款周期过长 , 严重挤占流动性
蒙草生态主要从事生态环境建设业务 , 上市初期主要以传统承包业务模式为主 , 2015年PPP项目在国内兴起 , 其运作模式为公司与政府合作成立项目(SPV)公司 , 项目公司负责后续建设及运营 。 但彼时PPP项目模式尚不成熟 , 相关法律尚待健全 , 因此当年蒙草生态仅签订了一笔1.35亿元的PPP项目 , 后期受益于国家基建投资政策影响 , PPP模式成为政府项目建设的主流 。 据2018年蒙草生态的债券评级报告显示 , 2017年 , 蒙草生态一举新增了25个PPP项目 , 当期PPP项目实现营业收入占工程类业务比重增至64.73% , 这意味着其PPP项目模式取代了传统业务模式 , 成为其核心业务模式 。
而相较于传统模式仅2~3年的建设期 , PPP模式项目周期持续长达10~30年 , 同时在结算模式上 , PPP项目分为建设期、运营期、养护期 , 其中建设期需企业垫资建设 , 项目公司每年根据完工进度结算工程款 , 回款模式为“8:1:1”(当年支付结算金额的80% , 随后2年分别支付10%和10%)或“7:2:1”方式 , 这意味着即使是当年的结算款也要等上3年才能全部收回 , 待竣工决算建设期结束后进入运营期(即可用性期)、养护期 , 再由政府每年支付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 , 该部分为项目主要收益来源 。
可见 , PPP模式具有项目周期长 , 且下游客户为政府机构的特点 , 故从项目合同签订、审批、验收、结算、到最终付款过程十分漫长 , 正因如此 , 蒙草生态项目回款十分缓慢 。 财报显示 , 2017年至2019年 , 蒙草生态的应收账款金额分别高达54.21亿元、41.11亿元、40.73亿元 , 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达97.18%、107.6%、142.82% 。 其应收账款不但金额巨大 , 且占比呈逐年攀升之势 , 可见其资金大多沉淀在应收账款之中 , 2019年 , 其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长达517天 。
同时 , 在以上周期中 , 其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34.87亿元、21.68亿元、19.78亿元 , 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仅为62.49%、56.74%、69.38% , 这也反映了蒙草生态的“回血”状况不佳 , 收入多为“纸面富贵” 。
事实上 , 蒙草生态的工程回款高度依赖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或专项拨款 , 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 蒙草生态在2017年爆增的PPP项目中 , 有一部分已进入政府付费期 , 然而《红周刊》采访人员查阅其在建项目回款情况 , 发现多笔项目回款出现逾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