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级风口背后:亏的心惊胆战,烧的天昏地暗

万亿级风口背后:亏的心惊胆战,烧的天昏地暗
“成大事者 , 无不讲求顺势而为!”作者 | 刘晓月如果说国内的汽车行业正在面临寒冬 , 那么新能源汽车就是寒冬里的温泉 , 而泡温泉的时候 , 各位老板需不需要来点搓背服务?成大事者 , 无不讲求顺势而为!若论当今中国最大的“势” , 当非“新基建”莫属 , 被寄予了拯救疫情冲击下 , GDP增速创历年新低的厚望 , 也成为各项政策、各路资本密集涌入的方向 。而充电桩 , 就是其中之一 。 央视新闻报道中 , 新基建七大领域之列 ,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位居其中 , 与5G、AI并肩 。 (央视报道新基建包括: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来自中央和地方的政策给这个市场持续地输入强心剂 。 4月9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宣布 , 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国家将继续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 预计2020年全年完成投资约100亿元 , 新增公共桩约20万个、私人桩超40万个、公共充电站4.8万座 。 地方层面 , 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山东等地已经先后发布了充电桩的扶持政策 。而且充电桩的建设 , 是当务之急 。 截止2019年12月 , 中国充电桩保有量为121.9万台 , 其中公共充电桩51.6万台 , 私人充电桩70.3万台 , 车桩比约为3.4:1 , 距离《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规划的1:1要求相差甚远 。 而据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 , 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 。 这意味着 , 若要达到1:1的车桩比 , 我们要在10年之内补上6300万的缺口 。万亿级风口背后:亏的心惊胆战,烧的天昏地暗
在过去这两个月里 , 充电桩在资本市场上大动作频频 。 国网宣布2020年计划投资27亿元 , 新增7.8万个充电桩 , 这相比2019年翻了10倍;南方电网也表示 , 预计全年将投资12亿元 , 新建充电桩数量1万个以上 。 除了国有企业之外 , 头部的民营企业也纷纷抓住时机、加码投资 , 特来电预计2020年同社会资本合伙人共投资20亿 , 投建公共充电桩50000个;星星充电表示今年将投入10个亿建设充电网络 。 仅以上四家企业 , 2020年的累计投资金额就达到69亿元 。有业内人士甚至乐观表示:“要干大事的时候到了!”然而 , 充电桩的钱 , 真的有这么好赚吗?一然而 , 这门万亿级别的生意 , 曾经被给予了“亏得让人心惊胆战”的评价 。充电桩的风 , 最早是在2014年开始吹起 。随着新能源汽车建设的加码 , 充电桩政策也不断推进 , 2014年开始给予了民营资本进场的机会 。 2014年5月27日 , 国家电网宣布:全面开放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 , 以及慢充、快充等各类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市场 。许多企业争相入场 。 据不完全统计 , 在2017年上半年时 , 中国充电桩企业的数量达到峰值 , 超过1000家 。然而 , 2015年 , 一纸“新国标” , 让许多企业的大笔投入迅速归零 。 2015年年底 , 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国家标准出台 。 这意味着此前建成的不符标准的充电桩接口全部作废 , 如果想留下来 , 就得“推倒重来” 。尤其受到重创的 , 是那些头部企业 。 比如说特来电 , 2015年特来电的装机量为1.1万台 , 根据新国标进行调整的花费竟然高达数千万元 。 这对于彼时尚未盈利的企业来说 , 简直是当头一棒 。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如此叹息:“亏得让人心惊胆战” 。更为致命的是充电桩的“烧钱”程度 , 使得大量玩家被迫出局 。 截止2019年年底 , 如今全国存活的充电桩企业仅剩100多家 , 90%的企业遭遇淘汰 。这一方面是因为各家企业盲目的跑马圈地 , 导致规划布局很不合理 , 致使充电桩使用率极低 , 甚至出现了“充电桩”坟场 。比如北京蟹岛度假村附近的一个停车场 , 出现了大规模的“僵尸桩” 。 大部分充电桩已经损坏 。 要么枪头损坏 , 要么亮着“故障”黄灯 , 或者已经断电无法使用;甚至有的由于长时间无人使用 , 有的充电桩已经裸露出了充电线 , 只好用塑料袋包裹;有的已经被藤蔓缠绕起来;还有的充电桩已被大火烧焦 。其实用脚指头想想也知道 , 将数十根充电桩配置在远离市区且以接待旅行团为主的度假村 , 这简直不可理解 。 就像近年来无数风口一样 , 很多企业建设充电桩就是在蒙眼狂奔:没有充分的可行性论证 , 也不对人流、车流和潜在需求等进行量化测算 , 只管“建建建” , 怎会不留下一地鸡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