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农桑:十三,桑蚕丝

一、伟大的蚕诗人说:开轩面场圃 , 把酒话桑麻 。 所谓桑麻 , 诗中代表农事;具体所指 , 为丝绸布匹、衣料纺织及制作之事 。 桑 , 原指桑树和桑叶 。 桑叶 , 是蚕的幼虫的主要食物 。除桑叶外 , 蚕虫的食料还有柘叶、榆叶及柞叶;这些树的叶子富含天然纤维 , 蚕吃了就可以吐丝 。 蚕还吃一些其它嫩草叶 , 比如车前草的叶子 。 车前草的叶子 , 含有的纤维量比较高 。 真是自然造化 。小时候一直揪心 , 骨茸骨茸的蚕宝宝是从哪来的;长着长着 , 又长成白色的大枣形状一样的小棉球 。 自小产生的好奇心 , 生物课中的这一节 , 学起来相对轻松 。蚕是完全变态昆虫 , 一生经过四个形态不同的发育阶段:卵籽、幼虫、茧蛹、蚕蛾 。 卵籽孵化期 , 约7到9天;幼虫期 , 约25天;蛹茧期 , 约为15-18天;蚕蛾期3-5天 。 蚕的一生 , 共约两个月60天左右 。养蚕业与缫丝业 , 源自古老中国 , 传说由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传播 。 蚕是上苍赐予人间的灵虫 , 吃桑叶 , 吐丝结茧;成茧后打丝 , 丝用以纺织、裁制绫罗绸缎 。诗人曾感慨曰:春蚕到死丝方尽 。 如此小生灵 , 仿佛生来只为人间提供衣裳 。 思之顿时令人敬佩叹息 。 回想小时候每见外婆打完丝 , 还要把蚕蛹炒熟了给我们吃 , 越发令人敬重蚕虫的伟岸 。二、养虫儿 , 桑葚儿舅家的后院有两棵树 , 一颗是大桑树 , 另一棵是小桑树 。 小桑树 , 种在正屋的后檐下不远处 。 大桑树 , 长在后院的茅坑沿子上;可能是肥料充足 , 它长得比较粗壮 。桑树到春天发了芽 , 渐渐长出叶子 , 叶子渐渐长大 。 外婆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蚕籽?这是我自小的疑问 。 她把蚕籽放进一个大竹筛;大竹筛就放在炕头 , 筛底铺两张白纸;蚕籽在白纸上撒放着 。外婆先给蚕籽苫一点桑叶 , 过几天 , 蚕籽不知怎么就变成了骨茸骨茸的小蚕虫?这也是我自小的疑问 。 小蚕虫开始吃桑叶 。 我曾趴在竹筛旁看:小蚕虫吃桑叶 , 嘴衔着桑叶的边 , 左右摇头;就像我们喝比较烫的稀饭 , 嘴唇顺着碗沿 , 不停地转动 。小蚕虫很快就把桑叶吃得满身窟窿眼孔 , 最后只剩下桑叶的丝脉 。 小蚕虫渐渐长大 , 吃的桑叶越来越多;外婆每天要不断为它们清除食渣 , 再添上新鲜、干净的桑叶 。蚕虫慢慢地长大 , 桑叶在树上不停地长;桑树上的桑葚儿渐渐变黑 , 已经熟透 。 我爬上树 , 摘桑葚儿吃 , 手指和嘴唇都变成紫色 。外婆怕我从树上跌下来 , 她在树下铺一张草席 , 然后用井竿在树枝上括打 。 桑葚儿掉在席上、再拾到碗里 , 用水淘净了吃 。外婆每天继续摘桑叶 , 喂蚕虫 。 过了大约不到一个月时间 , 蚕虫开始结茧 。 雪白色的蚕茧 , 形状就像大枣一样;结满了大竹筛 , 又顺着炕头的席沿子 , 一枚连一枚 , 挂满炕角的半面墙壁 。外婆的脸上露出愉悦的笑容 , 这是她一个多月来的劳动心血 。 我也很高兴 , 她说等打丝的时候煮鸡蛋给我吃 。三、打蚕丝、织绸子等蚕茧全部成熟 , 外婆留一些;说是让它们出蛾子、产籽;等过了年再养 。 完了 , 外婆叫村里五六个还不是很老的老太太帮忙 , 她们开始缫丝 。 缫丝 , 就是出蚕丝;当地人称作:打茧儿、或煮茧儿 。外婆把一大竹筛的蚕茧搬出来 , 放在院中的木架子上 。 她们又支起小火炉 , 炉子上坐一口尺把大的小锅;小锅上撑着丝架 。 外婆先在小锅里添多半锅水 , 火炉一的旁 , 坐矮凳子的一个老婆子拉小风箱 , 开始烧火炉 。火炉的另一旁 , 一个老太太坐在杌子上;杌子 , 就是没有靠背的方椅 。 等水烧热 , 只见她抓一把蚕茧下进锅中;右手用一双长竹筷 , 不停拨拉锅中漂浮的蚕茧 。 这就开始打茧儿 。煮一阵 , 挑出丝、穿过丝架中间的小孔;由另外两个老太太接住丝头 , 向外拉 。 不远处还坐着、或站着一个老太太 , 右手拿着拐线的拐子;只见她左手接住丝头 , 把蚕丝拐在线拐上 。帮忙的老太太 , 都带着孙子来 , 我们在一边高兴地玩耍;一边看她们打茧儿 。 外婆抽空端出好多鸡蛋 , 顺便下在锅里煮 。 煮熟了让我们吃 。每打完一把茧儿 , 再用小的铁笊篱 , 把锅里出了丝的茧皮和蚕蛹捞出来倒在盆里 。 蚕蛹 , 当地人称作:尾儿;用青油炒到脆黄色 , 特别好吃 。 这应该是最原始的炒蚕蛹 。缫完丝后 , 外婆她们还要不停忙活好长一段时期:挑丝、浆丝;分出经纬、上织机;织耙绫 , 织密罗、浆绸布等等 。 完了还要用耙绫裁蚊帐 , 用密罗缝头巾 , 用绸布做绸衫 。 这是民间最原始的丝织品 。究竟绫罗绸缎的品质如何分辨归类?蚕丝的优劣等次如何甄别?北方的农村人 , 可能都不大懂得 。 或许 , 只有中国的丝绸学者和苏杭一带的缫丝专家才能讲得清楚 。 但我们应该大约都会背一首诗:关中农桑:十三,桑蚕丝。昨日入城市 , 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 , 不是养蚕人 。
这是一首宋诗 , 不是唐诗;诗人名叫张俞 , 他是北宋仁宗年间管理农桑的官员 。 张俞所处的历史时段 , 大约和民间传说中大名鼎鼎的铁面包拯同时同朝 。宋仁宗是被后世史家渲染勾勒的明君之一 , 距今虽已千年有余 , 而读罢张俞的诗 , 仿佛真是昨日发生的事情 。唐都浪子《草村产业纪事》之:桑麻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