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风物|为什么宝鸡比西安更有“关中味儿”?( 二 )



▲ 宝鸡陇县新集川乡 , 大西北的梯田风光 。摄影/左雪兰
最先开发利用这块宝地的 , 是迁徙至此的周人 。
3000多年前 , 原本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周人 , 几经辗转 , 在古公亶(dǎn)父的率领下第三次南迁至陕西岐山(今宝鸡岐山县)一带 , 立国为周 。 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 , 认为自己是“农神”后稷子孙的周人发挥特长 , 将沃野化作万亩良田 , 迅速壮大 , 时至今日 , 在岐山脚下 , 依然有一块高高隆起的周原遗址 。

地道风物|为什么宝鸡比西安更有“关中味儿”?
本文插图

▲ 宝鸡市及周边地理形势图 。 制图/monk
仓禀的充足 , 使得周人拥有了与商王朝东西对峙的底气 , 也让他们打造青铜器的技术走向巅峰——所谓“国之大事 , 在祀与戎” , 无论是内部的祭祀 , 还是对外的战争 , 都需要用青铜器上的铭文来简要记述 。 等到周人迁都到丰、镐二京(在今西安户县) , 这些古拙的青铜器大部分都被埋藏在了宝鸡的地下 。

地道风物|为什么宝鸡比西安更有“关中味儿”?
本文插图

▲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 宝鸡出土的青铜器毛公鼎 。摄影/动脉影
今天的宝鸡被称为“青铜器之乡” 。 毕竟宝鸡出土的青铜器 , 无论走到哪都是“镇馆之宝”的存在——除了刻有“宅兹中国”的何尊 , 还有国家博物馆里的虢季子白盘和大盂鼎 , 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的散氏盘和毛公鼎 , 上海博物院里的大克鼎……以至于有学者断言:
“世界上凡是有博物馆的地方 , 就有宝鸡青铜器”
然而周人对于宝鸡这片土地的开发 , 只能算是处于“青铜时代” 。 在此之后 , 关中平原风云激荡 , 宝鸡的“咽喉地位”和“粮仓属性”越发显得重要 。

地道风物|为什么宝鸡比西安更有“关中味儿”?
本文插图
【地道风物|为什么宝鸡比西安更有“关中味儿”?】

▲ 刻有“宅兹中国”的青铜器何尊 。摄影/动脉影

地道风物|为什么宝鸡比西安更有“关中味儿”?
本文插图

得关中者得天下
得宝鸡者得关中
宝鸡 , 似乎是一个特别适合“逆风翻盘”的地方 。
牧野之战中以弱胜强的周人如此 , 在汧渭之会(今宝鸡凤翔县)养马的秦人同样如此 。 秦人的领袖秦非子 , 最开始只是一个为周天子养马的“弼马温” , 因养马有道 , 才获得了一块小小的封地 , 还面临着西边犬戎的侵扰 。

地道风物|为什么宝鸡比西安更有“关中味儿”?
本文插图

▲ 宝鸡历史上的每一个名字 , 都有一段风云际会的历史 。 制图/巽
或许每个“弼马温”都有着大闹天宫的梦想 , 当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实则是内斗)葬送了西周 , 早已兵强马壮、摩拳擦掌的秦人开道陇山 , 攻下戎人占据的岐山 , 并在宝鸡境内几经辗转——从陈仓(今眉县)到平阳(今陈仓区)再到“雍城”(今凤翔) , 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 。

地道风物|为什么宝鸡比西安更有“关中味儿”?
本文插图

▲ 宝鸡凤县 。摄影/陈宏伟
此后 , 秦国实力大增 。 到秦穆公时 , 秦和晋还处在“秦晋之好”的蜜月期 , 晋国发生了饥荒 , 秦国就从秦都雍城(今宝鸡凤翔)筹集了万斛粮食 , 由渭河、汾河等水路运往晋都绛城 。 八百里路途运粮的船只首尾相连、络绎不绝 , 宝鸡的物产之丰饶可见一斑 。
秦一统天下后 , 在今天的宝鸡地区设立了陈仓县 。 随着周、秦定都 , 关中的地位迅速提升 , 作为关中要塞的宝鸡 , 时时刻刻都在决定着历史的走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