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轶事|曹操到底有没有对不起吕伯奢?《三国志》给出了三种相矛盾的说法
董卓掌权后 , 曹操辞官路过吕伯奢家 。 当晚发生了血案 , 凶手是曹操 。
那个晚上 , 曹操到底干了什么?在《三国志》中 , ?有3种答案 。 ?
三国志分为两部分 , 一为陈寿的正文 , 二为裴松之的注 。
陈寿正文并没有提到这件事:乃变易姓名 , 间行东归 。 出关 , 过中牟 , 为亭长所疑 , 执诣县……
裴松之的注引用了3种说法 , 各说各话 。
本文插图
吕伯奢
第一种说法是《魏书》提供: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 , 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 , 取马及物 , 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
在这种说法中 , 吕伯奢没出场 , 曹操只杀了吕伯奢的儿子和宾客 。 杀人原因也不是多疑 , 而是防守反击 。
按照这种说法 , 曹操只是个受害者 , 吕伯奢的儿子贪图财物 , 被杀只是咎由自取 。
本文插图
【文史轶事|曹操到底有没有对不起吕伯奢?《三国志》给出了三种相矛盾的说法】
曹操
第二种说法是《世语》提供:太祖过伯奢 。 伯奢出行 , 五子皆在 , 备宾主礼 。 太祖自以背卓命 , 疑其图己 , 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
在这种说法中 , 吕伯奢还是不在家 , 被杀的还是吕伯奢的儿子 。 然而曹操杀人的原因却变成了怀疑别人图谋自己 。
按照这种说法 , 曹操是有过错的 , 他并不确认对方是要图谋自己 , 仅仅是有嫌疑 , 就动手杀了人 , 杀人之后直接离去 。
本文插图
曹操
第三种说法是《孙盛杂记》提供:太祖闻其食器声 , 以为图己 , 遂夜杀之 。 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 , 毋人负我!”遂行 。
这种说法与上一种说法差不多 , 但是增加了两个细节 。
第一个细节是“闻其食器声” , 曹操因为这个原因怀疑别人要杀他 。
第二个细节是杀人后的反应 。 曹操并非潇洒离去 , 或者一把火烧了 。
他杀人之后的反应是“凄怆” , 可以看出颇为难过 。
本文插图
曹操
至于为什么“凄怆” , 则可以从他说的话看出来:宁我负人 , 毋人负我!
这句话体现了曹操的矛盾心理 。 在听到“食器声”时 , 曹操也许已经明白 , 对方可能要杀自己 , 也可能是想设宴款待自己 。
如果不采取行动 , 那么有可能对方真想杀自己 , 会陷入被动 , 这就是“人负我” 。
如果采取行动 , 则可能错杀一心款待自己的故交 , 这就是“我负人” 。
然而 , 人心在利益面前经不住考验 , 曹操不愿意博这种概率 , 他选择了快刀斩乱麻:杀了再说 。
这就是宁我负人 , 毋人负我 。
本文插图
曹操
杀人之后的曹操可能也稀里糊涂 , 他没有得到对方要杀他的实证 , 也许能排除对方杀他的嫌疑 , 也许排除不了 。
他不后悔 , 再来一次也会这样 , 但是悲怆的心情是免不了的 。
陈寿没有提这件事 , 在裴松之的注中 , 却有三种说法 , 各说各话 。 然而哪一种靠谱呢?
陈寿是故蜀之人 , 离那个时代近 , 能接触很多史料 , 亲自探访很多尚存活的人 。
然而 , 陈寿作《三国志》 , 是在三家归晋之后 。 晋承魏 , 为了晋为正统 , 魏必须为正统 。
推荐阅读
- 不会翱翔的鹰|他曾是首席谋臣,后因不支持曹操称王,终忧郁成病离世
- 虾扯文史|恭亲王奕?被慈禧压制一辈子,碌碌无为,他的女儿却能把慈禧压住
- 芙蓉文史|来自东方的盛宴—清代传统饮食文化为何在欧洲成为贵族风尚?
- 谈古论今说历史|曹操与刘备正统之争,“尊刘贬曹”是社会环境导致
- 玲珑文史|两任宋国君主的妻子,都是寡妇,可她们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 文史砖家|清初头号大汉奸,一封奏折害死数百万汉人,后被浑身插满猪毛处死
- 文史并蒂|明朝藩王朝觐皇帝又多难?以永乐朝为例说明
- 孤雁文史|伊丽莎白一世联姻外交丨没有感情因素的婚姻背后充满各国利益关系
- 鱼羊文史|朱元璋:“成功者”,他们的光环背后是为了胜利竭尽所能!
- 文史挺有趣|加拿大“女性主义”成社会“主流”,“民族精神”是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