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文化的重要一脉,唐文学中的侠客形象( 二 )


从史书可见陈子昂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标准的侠客 , 和只是与侠客们交好的李白不同 , 陈子昂为了行侠仗义亲自动过手 , 只是因为年纪增长以及伤人带来的负面影响 , 陈子昂不得不放弃侠客事业 , 一头扎进书堆 , 转型成一个出色的文学家 。
同样作为初唐著名诗人的骆宾王 , 在年轻的时候也当过一阵子的游侠 。骆宾王出身贫寒但嫉恶如仇 , 他以一首《咏鹅》敲开了唐诗大门之后 , 边当侠客边写诗 , 从他的《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可以发现 , 骆宾王本人一度用侠客自居 。
骆宾王晚年冒天下之大不韪 , 亲自撰写讨伐武则天的檄文 , 希望挽回唐朝的名号 , 此举正是他侠客精神的自然流露 。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文化的重要一脉,唐文学中的侠客形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文化的重要一脉,唐文学中的侠客形象】除了骆宾王 , 古代一些诗人和文臣 , 在年轻时或多或少都模仿过侠客们的行为 , 连一向严肃的唐初重臣魏征 , 也曾经崇拜并模仿过侠客 。
说起来唐代名臣或多或少都沾点侠客风气 , 除了唐太宗朝的魏征之外 , 唐玄宗朝的名相姚崇 , 在年轻时也做保护民女驱逐乡霸的事情 。
如此看来唐代的侠客文化 , 在各类人群中的影响力丝毫不逊色于现代的短视频文化 。而且侠客文化还有一个非常正能量的主题:抹平世间不平事 。
侠客们遇到灾害或者恶人的时候 , 总会挺身而出为百姓排忧解难扬善惩恶 , 因此他们在收获社会声誉的同时 , 也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 , 这些经验让他们对人生和社会产生了一种新认识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 , 陈子昂骆宾王这种有过侠客经历的文人们 , 在唐朝初年文坛能起到先驱者的作用 。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文化的重要一脉,唐文学中的侠客形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共生共衰 , 侠客的落寞与唐代文学的挣扎
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日渐衰弱 , 藩镇割据互相攻伐 , 导致战乱频发 。《资治通鉴》如此记载当时的情况:“是祸乱继起 , 兵革不息 , 民坠涂炭 , 无所控诉 , 凡二百余年 。”
安史之乱后两百年内 , 唐朝的社会秩序始终得不到较好的恢复 , 百姓们受到战争的威胁 , 他们要么携带全家大小四处奔逃 , 要么抛弃家人干脆落草为寇 。
在这种情况下 , 唐代的侠客们显得有心无力 , 侠客这个群体日渐衰落 , 因为侠客身边必须存在的群体就是良民 , 安史之乱后良民都被逼成了“流民”或者“流寇” , 侠客需要守护的对象渐渐消失 , 侠客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
侠客的式微也间接导致了唐朝文坛的衰落 , 安史之乱后唐朝文坛的侠客风气迎来非常大的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变弱 , 唐代中后期韩愈柳宗元等大家发起古文运动 , 古文运动的核心思想就是“尊古道” , 提倡弘扬儒家传统的仁义礼智信 。
而唐代的侠客存在“以武乱禁”的嫌疑 , 所以在古文运动中得不到很好的宣传 。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文化的重要一脉,唐文学中的侠客形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第二个转变是变哀 。说起唐代前中期文学家们所写的侠客诗 , 几乎都充满万丈豪情 。但是唐代中后期的侠客诗 , 逐渐多了两三分悲哀格调 , 时人谓之“悲侠” 。生活在唐代末期的僧人齐己 , 曾经写过一首格调异常悲凉的《剑客》:“拔剑绕残樽 , 歌终便出门 。西风满天雪 , 何处报人恩 。”
这首诗里的侠客不再是“日酌酒万杯 , 拔剑走四方”的豪侠 , 而是一个处于茫然困惑之中的悲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