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全国最有潜力的30个都市圈排名来了 哪些城市带动作用最强?

新型城镇化 , 中心城市的重点作用越发凸显 。
继去年首个都市圈的顶层设计《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出台后 , 近日国家发改委再发布《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 , 为今年如何“大力推进都市圈同城化建设”划了重点 , 将着重“建立中心城市牵头的协调推进机制” 。
值得注意的是 ,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同样多次强调城镇化的重要意义 。 不仅在区域发展方面强调要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 , 培育产业、增加就业 , 在扩大投资方面 , 更是罕见地将新型城镇化与新基建、重大工程一起 , 列入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之中 。 显然 , 中心城市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被再度强调 。
哪些中心城市的综合带动作用更强?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与华夏幸福(600340,股吧)研究院 , 从经济扩张、产业扩张、公共服务均等化、人口扩张和交通便利等5个维度 , 设置了12个二级指标和近40个三级指标 , 对全国30个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进行综合测评 。
北京、上海带动能力最强
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 , 将会是未来带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区域 。
此前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叶堂林在向21世纪经济报道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称 , 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突破60% , 意味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要从追求速度转向追求质量 , 中心城市需要通过功能和产业的疏解和转移 , 带动形成与周边城市的产业连接和支持 , 提升区域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
哪些中心城市的带动能力更强?据统计 , 目前城区人口超过300万的大城市有28个 , GDP总量超过5000亿元的城市有45个 。 综上 , 21世纪经济研究院选取全国30个城市作为都市圈扩张潜力的研究样本 , 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南京、杭州、长沙、成都、郑州、武汉、重庆、西安、宁波、青岛、沈阳、厦门、济南、福州、南昌、贵阳、合肥、石家庄、昆明、太原、长春、海口、南宁、哈尔滨、乌鲁木齐 。
对这些城市的带动作用的指标测算 , 主要涵盖五个方面 。 其中 , “经济扩张”包括经济总量与经济强度两个二级指标 , “产业扩张”则涵盖了产业、企业、科研三大二级指标 , “公共服务均等化”则有教育与医疗两大二级指标 , “人口扩张”包括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两大二级指标 , “交通便利化”则包括了轨道、公路、航空运输三大二级指标 。
数据结果显示 , 从总得分来看 , 北京、上海稳居前二 , 深圳、广州紧随其后 , 这4个中心城市周边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都市圈形态 。
这些中心城市经济发达 , 产业集聚 , 生活成本也相对较高 , 人员通勤和产业集聚已经向周边地区大量扩散 , 城市边界明显突破了行政区划 。 在这些中心城市 , 其中心区与周边区域的联系 , 都市圈进入了空间上从“点状扩散”到“网状发展”的阶段 , 新增人口的聚集地已经主要集中在城市外环 , 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开始进入落地阶段 , 产业联系从外溢-承接关系开始向合作共建关系演变 。
以北京为例 , 各项指标得分都在30个城市中位列前茅 , 尤其是产业创新能力突出 。 2019年北京第三产业占比已达83.52% , 居全国第一 。 且在中国500强企业数、上市公司市值、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等指标上 , 均领先其他城市 。 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 , 北京市域内集聚以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文化传媒为代表的高精尖产业 , 拉动北京产业扩张指数在四大一线城市得分最高 , 为0.77 。
北京与河北的涿州、固安、永清、香河、大厂和三河 , 以及天津的武清 , 通勤联系已经十分紧密 。 还通过将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廊坊市北三县统一规划 , 在这个跨省区域内组建一个功能完备、产业齐全、公共服务完善的城市副中心 , 缓解北京的大城市病压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