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评论30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将添新成员,老将给新兵什么建议?( 二 )


今年《关于开展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申报工作的通知》中 , 明确要求 省级文旅部门“切实”把好初审推荐关 , 且严格规定了各省推荐申报数量不能超过5个 ,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审批工作更为严谨 。 新申报单位从现有30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汲取创建经验 , 成为提升创建成功率的必要途径 。
踩着成功者的脚印 , 走出自己的特色
分析现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 无不是立足自身资源优势 , 打造相应的主题度假区 。 已申报成功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类型呈现多元化 , 主题度假资源主要包括5类: 海洋、河湖、山地、温泉、乡村田园 。
统计发现 , “河湖型”度假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的主要类型 , 全国共有11家;“温泉型”与“山地型”各占5家;随着国家政策倾向和市场变化 , 小镇和庄园类度假区将会不断增加 , 兼具两种以上类型的综合型度假区逐渐增多 。 新申请度假区可以对照评审标准自检 , 确定在同类型度假区内的是否名列前茅 , 查找不足 , 补齐短板 。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深入发展 , 必将有更多的度假区类型涌现出来 。 如果是新型类型景区申报 , 还需要充分发掘、展示自身特色 , 以综合实力博取考核组的最终认可 。
文化产业评论30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将添新成员,老将给新兵什么建议?
本文插图

现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较大 ,呈现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分布特点 。 山东、江苏、浙江三个东部沿海省份省级度假区数目最多 , 超过三分之一 。 新疆、西藏地区极少甚至没有 。 其实 , 东南部地区的景区具有生态环境和市场消费双重优势 , 西部地区则拥有优越的资源条件和政策扶持优势 , 在创建工作中 , 要找差距、补短板 , 但更重要的是发挥自身特长 。
文化产业评论30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将添新成员,老将给新兵什么建议?
本文插图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分布
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需要考虑所在区域自然资源的独特性 , 要有准确的资源定位和开发方向 , 要考虑人文历史、气候环境、自然灾害规避情况以及水体、空气、土壤的保护情况等等多方面考核要素 ,在挖掘自身优势的基础上 , 踩着成功者的脚印 , 打造区域文化品牌 , 走出自己的特色 。 当然 , 要最终获得创建成功 , 还需要准确解读创建标准 , 严格落实创建流程 。
规规矩矩落实 , 实实在在创建
文化产业评论30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将添新成员,老将给新兵什么建议?
本文插图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须达到条件
毋庸置疑 , 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必须预先吃透评定细则 , 才能在创建第一步就做到有的放矢 。 针对两个细则的解读文章较多 , 本文不再赘余 。
下一步就是实实在在落实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申报程序了 。
目前 , 30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有三分之二设有管委会 , 而且有明确的边界和行政级别(从正科级到正处级不等) 。 经验可见 , 设立 “统一有效的管理机构”能够更为行之有效地对度假区进行管理 , 更有利于抓好创建落实工作 。 设立统一有效管理的管委会 , 建立健全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 都是加强品牌建设 , 完善业态发展 , 确保创建流程各环节工作落到实处有效保障 。
文化产业评论30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将添新成员,老将给新兵什么建议?
本文插图

△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步骤
在创建工作中 , 认真落实这八大步骤的同时 , 还必须重视影响评审结果的几个关键因素: 游客综合满意度较高、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土地使用符合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主要经营主体近3年无严重违法违规等行为记录、近3年未发生重大旅游安全责任事故等 。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 , 即使是挂牌后也不能放松管理 , 后面还会有复核抽检 , 每年复核比例不低于20% , 全面复核每3年会至少进行1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