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制风云30年:赵本山郭德纲与8000万结婚辛有志( 二 )

师徒制风云30年:赵本山郭德纲与8000万结婚辛有志
由此 , 赵本山实现了他年轻时候最大的两个梦想:一个是吃饱饭 , 另一个是进城 。 后来 , 他的表演舞台越来越大 , 直到1989年登上了辽宁电视台的春晚 。2./ 郭德纲三进京 /赵本山从村里进城 , 接拍《摔三弦》那年 , 1973年出生的郭德纲才9岁 。当时 , 郭德纲第一次尝试了说相声 。 他在各种采访里讲过自己和相声的因缘际会 , 不会抽烟、不会喝酒、不会打扑克、不会跳舞 , 没有应酬 , 唯一的爱好就是上台讲相声 , 台下琢磨相声 。师徒制风云30年:赵本山郭德纲与8000万结婚辛有志
天津是座老城 , 好些东西都保留着老样子 , 包括相声 , 也是在这种氛围中保存下来的 。跟赵本山这个村里长大的人相比 , 郭德纲对大城市有更具体的目标——去北京 。 只不过 , 这个目标郭德纲愣是尝试了三次才实现 。第一次是1988年 , 他当时考进了全国总工会文工团说唱团 , 同团的都是些圈内的厉害“角儿” , 比如相声演员高英培、孟繁贵 , 歌唱演员韩笑、苏红 。 郭德纲也总是忍不住想 , 自己什么时候能当上相声大腕儿?还没成名 , 郭德纲就回了天津 。后来某个春节 , 他碰到当时的老团长 。 饭局中 , 老团长一脸愧疚 , 再三敬酒 。 郭德纲跟老团长说 , 您不用这样 , 我当年确实一文不值 。1994年 , 郭德纲二次进京 。 过去几年他在天津红桥文化馆 , 跟着相声演员杨志刚 。 学手艺的徒弟 , 就算是把半条命给了师父 。 除了学艺 , 还要有眼力劲儿 , 该干的杂活儿都得干 , 不能坐的位置绝对坐不得 , 规矩异常的多 。师徒二人相处得并不愉快 , 郭德纲成名后 , 杨志刚直接在几家报纸上 , 曝光郭德纲在虹桥文化馆期间 , 曾模仿领导签字报销上万元 , 后在其帮助下找票抵账 , 降到4000元以下才被免于刑事责任;郭德纲迅速反击 , 避去杨的名讳 , 公开指责某某馆长 , 用公款装修房子 , 与女同事同居 。90年代的祸患 , 一直留到了千禧年 , 师徒二人最终对簿公堂 。二进京只是无奈的举动 , 他全无准备 , 铩羽而归 。1995年 , 郭德纲第三次来到了北京 , 他依然想成为大腕儿 。 但生活照旧十分难熬 , 他总去住最便宜的地方 , 一度因为挣不到钱交不起房租 , 有时候 , 房东在外边砸门 , 郭德纲躲在门背后 , 不敢出声 。后来 , 郭德纲自己写文章回忆往事 , 总是能准确记住那些在他成名路上添堵的人 。 文章里少有指名道姓 , 不过明眼人一看都能明白 。 不同于赵本山的时代 , 伴随互联网的兴起 , 郭德纲成名路上的恩恩怨怨 , 每一笔都留下了印记 。3./ 通俗与三俗 /1990年 , 33岁的赵本山在相声演员姜昆的引荐下 , 成功登上春节联欢晚会 , 一炮而红 。 他的表演能力太强 , 属于其他演员最不喜欢的类型 , 跟在他后面登台压力太大 。 在赵本山的带领下 , 春晚开启了一个属于小品的时代 。南方人对东北的理解 , 很多就是从赵本山、小品以及二人转开始的 。 整个90年代 , 除了1994年 , 因为报到太晚导致当年节目被取消 , 赵本山在春晚的表演风雨无阻 。他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 每一年的作品 , 都被要求超越去年的表现 , 各方领导对他的要求也更高 , 包袱要几秒一个 。 2001年春晚 , 和范伟合作的《卖拐》再获成功后 , 赵本山曾想过退出春晚舞台 , 但到了第二年春晚 , 赵本山还是出现了 , 他又陷入了痛苦的循环 。师徒制风云30年:赵本山郭德纲与8000万结婚辛有志
赵本山红透半边天的时候 , 北漂青年郭德纲还在小剧场演出 。 收入不稳定 , 家庭不稳定 , 一直到2004年 , 郭德纲的剧场生意才有了起色 。 相声已经失去市场十几年 , 千禧年后还有人愿意花钱听相声 , 一定是表演者非常熟悉自己观众的喜好 , 找到了打开市场的方法 。不过 , 郭德纲觉得自己是接地气 , 其他同行觉得表演“低俗” 。有一年 , 郭德纲去找马季给德云社题字 , 现场竟然接到同行电话“挑拨离间” 。 马季当时说:你们不要这样 , 人家郭德纲是在做对相声好的事 。其他同行 , 那时候指的是“主流相声圈” , 也就是姜昆等相声大腕儿 。 他们以电视演出为主 , 早期的相声题材大胆 , 讽刺能力一流 , 注重文化内涵 , 寓教于乐 。而郭德纲是剧场派 , 剧场要让观众花钱 , 就得现场互动 , 内容有时会踩进灰色地带 , 效果上优先追求让观众“乐” , 而不管怎么乐 。郭德纲写过很多文章来讨论何为低俗、三俗:“一百多年前有相声是为什么 , 是为了挣钱吃饭 。 相声就相当于剃头、修脚、赶大车、当厨子 , 是一门手艺 。 当年 , 相声不是为了讽刺人 , 不是为了教育人 , 不是为了歌颂谁 , 什么都不为 , 就是为了活命 。 说相声的人为了活命 , 观众是为了找乐 。 ”在这一点上 , 郭德纲和赵本山惊人的一致 。 他们认为 , 喜剧表演如果优先强调教育意义 , 则意味着表演会失败 。争论从未停止 , 但市场的选择已经有了结果 , 2005年末 , 郭德纲爆红 。 有关郭德纲的报纸采访、电视采访 , 密集地多了起来 , 同时 , 反郭德纲的声音也变得更多、更清晰 。2006年 , 北京相声俱乐部在东城开了一次座谈会 。 郭德纲赶到现场后 , 发现人手一份《倡议书》 , 主题就是反对相声界的“三俗” 。 这次会上 , 做总结发言的人 , 就是当时的曲协副书记姜昆 , 那位帮赵本山登上春晚舞台的大哥 。郭德纲知道这是针对德云社的座谈会 , 事后他在书里说 , “打开电视 , 看电视剧 , 骂街的、杀人的、防火的 , 什么都有 , 怕我们相声杀伤力太大?”赵本山在推广二人转时遇到过同样的指责 。2004年 , 赵本山带着自己的徒弟参加央视的一档节目《今夜小品灿烂》 , 期间就有一场二人转表演 , 女演员解开了男演员的上衣 , 随后又往男演员裤子里扇风 , 此时主持人上台终止了两人的表演 。赵本山随后登台 , 表示不满 , “我知道这是中央电视台 , 但是也别这样 , 既然请我们上台来演 , 就应该让我们演完再说啊 。 ”此举引来不小的争议 , 事后他解释说自己不是在和中央电视台作对 , 他只是单纯希望二人转能拥有更多机会 。为了打开二人转的电视市场 , 赵本山坚定的提倡“绿色二人转” , 他懂二人转 , 懂观众 , 也懂电视的尺度 。4./ 新生代的审美轮回 /极具内涵的高雅艺术 , 往往不属于绝大多数人 , 人民群众热爱的是街头文化 , 但后者又常常被扣上“低俗”的帽子 。岳云鹏为母借钱和曹云金宣告退社的那年过后 , 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了 , 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相继成为大众文化生根的土壤 。 表演者变得更年轻 , 更大胆 , 为了点击、传播和分享等数据指标 , 他们必须在数亿人的审美上取一个公约数 , 虽然结果不被主流审美群体接受 。前两年 , 平台上最火的东北歌手是1994年出生的天佑 , 他的成名作是翻唱《一人我饮酒醉》 。 这首歌韵律强劲 , 歌词却是走的复古文风 , 斩断情丝、败帝王、斗苍天、戎马一生、夺得皇位 , 都是网文高频词大集合 。这种演唱方式 , 网友称之为喊麦 。 喊麦的人通常自称为MC某某 , 韩国人习惯把主持人称为MC , 但中国式的喊麦是多种形式的混合体 , MC们只在乎临场发挥的气势 。当年的天佑还有一个特殊身份 , 他是赵本山女儿球球(赵一涵)的绯闻男友 。 天佑最红的那段时间 , 俩人多次在直播间互动 , 并一同受邀参加某汽车品牌的现场发布会 。 只是天佑的爆红没持续太久 , 因为直播间的言论问题 , 他遭到了全网封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