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日本就是你现在的真实生活
996、消费贷、35岁危机....30年前的日本就是你现在的真实生活
这是祐二郎卖保险的第15年 。每天起早贪黑工作的他 , 在升职当上支部长的同时 , 也欠下了1400万日元的巨债 。在外人眼里 , 他是逆袭走上人生巅峰的成功者 , 但祐二郎心里知道 , 自己已经快被工作中欠下的债务 , 压得喘不过气来 。这个故事 , 出自日本采访人员斋藤茂男所著的《饱食穷民》一书 。
书里记录的 , 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普通人的生活 。彼时 , 日本经济空前高涨 , 国内出现投机热潮 , 尤其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最为火热 。 当时日本媒体甚至宣称:东京的地价足够买下整个美国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消费主义盛行 , 信贷业务也空前高涨 。 很多收入一般的年轻人都手握多张信用卡 , 借钱也要买买买 。在这样的背景下 , 人们一边享受着及其丰富的物质生活 , 一边又忍受着内心的不安与焦虑 。这是“饱食”时代下 , 滋生出的新型“穷民” 。他们既是支撑日本经济发展的“企业战士” , 又是这个残酷竞争社会的牺牲品 。 细读其中的文字 , 我们不难在字里行间中 , 发现一些熟悉的画面 。
越苦干越不安的社畜们二战后 , 天时地利的日本 , 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机会 。微电子技术的普及、办公自动化的浪潮袭来 , 让企业开始精减人员 , 只保留少数精英人才 , 每个人手上的工作 , 反而更重了 。“竞争和生产效率至上主义的齿轮 , 正奏响嘎吱嘎吱的旋律 , 日夜压榨着每一个人 。 ”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 , 是无数个不堪重负的“社畜们”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 , 1988年 , 日本人的年度总劳动时间 , 要比当时的德国人多547个小时 , 相当于每天多2个多小时 。而这仅仅是官方统计的数据 , 实际上远不止如此 。以银行为例 , 在绝大多数的考勤系统里 , 每个月的加班时间最多给算到22-25个小时 , 超过的时长不再统计 。 这样的设定 , 并非为了让员工按时下班 , 而是要限制加班费的支出 。限制预算也是分行行长评优参考之一 , 因此要求员工免费加班也就不言而喻 。
除了上班时间之外 , 长达两三个小时的通勤时长 , 也让人们在家休息的时间所剩无几 。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强度太大、通勤时间太长 , 这些“过劳”的状态 , 在20世纪80年代 , 就已经开始成为日本的社会性问题 。除了被“过劳”折磨 , 在程序员的世界中 , “35岁退休”也一直在被讨论 。计算机领域的技术革新已经到了“分秒必争”的阶段 , 这不仅需要程序员能掌握最新的技术和知识 , 同时要求他的体力和精力也不能掉链子 。于是 , 生活在日本80年代的程序员们 , 不仅要忍受超负荷的加班和工作量 , 也要随时面对害怕遭到淘汰的心理压力 。身为资深开发工程师的川越 , 对此感同身受:“在这个行业 , 以前积累下来的经验很快就会被淘汰 。 所以才会有人说 , 程序员35岁就得退休 。 ”除此之外 , 寻呼机的普及 , 让员工失去了“失联自由” , 无论身在何处都无法摆脱工作 。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 , 日本有一半以上的人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强迫症、洁癖、厌食症……甚至有人 , 还患上了书单君从未听过的利器恐惧症:看到尖锐的物体 , 就会产生一种会刺伤别人的恐惧 。
这些精神疾病的出现 , 让我们意识到 , 这个以企业为中心的社会 , 将激烈的竞争和高度的紧张状态强加给了每一个员工 。在肉体和精神受到双重的折磨下 , 徘徊在过劳死红线边缘的人越来越多 。
推荐阅读
- 日本万代向上海黄浦区检察院赠送模型、致谢牌
- 女生往室友饭里放避孕药:最亲近的人往往是你敌人
- 日本网络胆大热议安倍同志读错字
- 北青网|17年前的学生如今是校长——希望小学的精神传承
- 中国新闻网|浙江警方破获18年前命积案 嫌疑人在逃期间曾化名4次
- 日本三菱收购加拿大庞巴迪飞机公司
- 99年前的今天,美国白人用飞机夷平黑人富人区
- 日乒官员:希望中国队为日本留下一枚奥运金牌
- 安倍突然变脸!俄罗斯的回应令日本感到绝望
- 欧狄沃首次被证实对“原发灶不明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