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吃饭,远离“藏”在食谱中的疾病
作者:张田勘
不久前 , 《糖尿病杂志》发表了一篇中国研究团队的论文 , 该论文调查了2亿多中国人 , 绘制了首张中国饮食习惯与代谢病地图 。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 饮食与健康密切相关 , 其中 , 中国各地由于烹饪和口味偏好不同会造成明显的健康差异 , 饮食内容和方式特别与高血压、糖尿病有关:热爱油炸烧烤的地区有更多高血压、糖尿病和较高的身体质量指数(BMI , 这个指数升高意味着超重和肥胖) , 而爱吃辣的地方糖尿病风险低 。
吃什么和怎么吃 , 既涉及文化和传统 , 也关乎科学 。 口味主要是先天养成的 , 母体怀孕后的口味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口味 , 母亲的营养也决定孩子未来的健康 。 家庭和学校中食材的取舍和烹调的方式 , 会促使个体形成不同的饮食习惯 , 从而长远地影响到健康和寿命 。 因此 , 从小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至关重要 。 判断饮食是否科学 , 可以参考标准 , 总体而言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 对于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 , 则是《学生餐营养指南》 。
文章图片
《学生餐营养指南》从2018年2月1日起施行 , 以餐次为单位 , 用表格形式提供的含有食物名称、原料种类及数量、供餐时间和烹调方式的一组食物搭配组合的食谱 , 包括全天能量和营养素供给量、每人全天的食物种类及数量、三餐比例、每人每天早餐的食物种类和数量和每人每天午餐、晚餐的食物种类和数量 。
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是 , 目前很多学生所吃的饭菜并未严格按照《学生餐营养指南》标准进行烹调和供给 。 5月18日 ,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对该省220所中小学校午餐调查统计结果 , 水果类与奶及奶制品未达到推荐量的20%;畜禽肉类达到推荐量的3倍以上;植物油、盐均超过推荐量50%……这220所学校包括小学111所 , 初中109所 , 调查范围覆盖浙江省各地市50%的县(市、区) 。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 , 难免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 。 水果类与奶及奶制品不足 , 会阻碍学生长高和健壮;畜禽肉类远超推荐量 , 会造成脂肪富集和蓄积;食盐摄入过多 , 则容易埋下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的祸根 。 这些是饮食不科学给健康问题和疾病亮起的红灯 , 必须予以重视 。 而此次调查反映出的浙江省学生餐配比问题 , 在其他地区是否同样存在甚至更严重 , 也值得留意 。 应及时进行全国范围内的调查并及时纠正 , 不能让中国孩子在发育生长期有所缺陷 。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肥胖问题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儿童 。 2016年4月发表在英国《柳叶刀·糖尿病和内分泌学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分析了1995-2014年间100多万名年龄在7-18岁的中国儿童数据 , 结果表明中国有20%的儿童肥胖 , 在1995年时这一比例只有5% 。
儿童肥胖的原因与饮食不科学、缺少锻炼和睡眠不足等因素有关 ,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营养过剩 。 儿童期肥胖不只会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风险 , 而且会影响青春期发育 , 危害呼吸系统及骨骼 , 甚至对其心理、行为、认知及智力产生不良影响 。
目前 , 甜食、油炸烧烤类食物、盐油摄入过量不仅体现在奶茶火锅炸鸡成为热门食物的大众偏好上 , 也出现在中小学午餐食谱和儿童零食中 。
近日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发布了《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 , 这也是国内首份关于“儿童零食”的标准 , 在儿童零食营养健康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明确规定 。 如要求儿童零食所使用油脂不应含有反式脂肪酸 , 以及不能使用经辐照处理的原料;此外 , 标准提出少添加糖、盐、油的规定 , 并要求规定氯化钠、蔗糖、脂肪的限值等 。 制定标准是一方面 , 严格落实和监督也必须尽快跟上 , 不能让其沦为空喊口号之举 。
文章图片
要改变儿童“重口味”的饮食习惯 , 均衡协调日常膳食 , 可以参考相关专业人员编制的“52110”口诀 。 儿童每天应吃5个成年人拳头大小的蔬菜和水果 , 每天看电视、使用电脑、玩电子游戏时间不超过2小时 , 每天应进行1个小时以上的中等或高等强度运动 , 每天吃1份肉 , 相当于1个成年人手掌心大小及厚度的肉 , 不喝含糖饮料(0) 。
【科学吃饭,远离“藏”在食谱中的疾病】而首张中国饮食习惯与代谢病地图的发布 , 对成年人来说也是一个提醒 , 必须注意科学饮食 , 远离“藏”在食谱中的疾病 。 有必要重申一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要点:食物多样 , 谷类为主;吃动平衡 , 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 , 控糖限酒 。 (张田勘)
推荐阅读
- 环球网王毅:病毒源头问题上,中方与美国一些政客之间的分歧,是真相与谎言的距离,是科学与偏见的对比
- 《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修订 这些情况下无需戴口罩
- 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和政界人士一致确信新冠病毒来自自然界
- 科学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和政界人士一致确信新冠病毒来自自然界
- 引力波科学家借助新引力波模型,有望进一步了解神秘的中子星
- 美国F22无人可击落,国宝科学家给出解答,敢靠近就让它变成废铁
- 亲情、邻里情、家国情交织,《亲爱的,来吃饭》烹饪出平凡烟火里的家常味
- 有深意的人生感悟,远离心浮气躁
- 科学俗语“上山不捡肉,下水不捡鱼”,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科学道理?
- 柳叶刀《柳叶刀》杂志发表中国科学家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安全 能诱导免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