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玉衣:“贵族阶级”的奢侈敛服,玉文化下“灵魂观念”的承载( 三 )


到了春秋战国时 , 文化百家争鸣 , 其中道家 , 儒家都对死者有着一定程度的客观理解 , 随之而来的是一种物质附加的祭奠 , 玉文化在这个时期也被开始使用 , 这便是“谓死为生”的雏形 。玉在古人的眼中 , 因为其“凉性” , 也被认为是可以带去阴间的物品 , 到了汉代 , 王充在《论衡》中提到了:“谓死如生” 。这里反映了汉代人对“灵魂”已经存在了“拟人化”的意象 , 他们觉得即便逝者已矣 , 但是还在另一个世界存活着 , 因此便使用玉衣 , 玉器和逝者共同下葬 。
正是这样的思想成长 , 推动了玉衣在贵族阶级的应用 , 甚至玉器 , 都在东汉时期许多中等人家的墓穴中有所发现 , 这也说明了这种文化氛围并非只存在于贵族阶级之内 , 而是随着“儒学”思想全面化的一种情况 。
:汉代玉衣:“贵族阶级”的奢侈敛服,玉文化下“灵魂观念”的承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玉衣的落幕 , 再见已千年(三)
东汉末年是疯狂的“盗墓时代” , 军阀混战 , 农民起义 , 因为汉代的国祚绵长 , 导致许多人将致富手段看准了“阴财” , 即盗墓发家 。曹操在割据时期 , 还曾设立了所谓的“摸金校尉” , 说白了 , 就是职业“盗墓贼” 。
在历史学家后世的考证中 , 曹操的大量军费 , 的确离不开盗墓 , 那么随着三国格局的确立 , 曹丕经历过他父亲疯狂盗墓的时代 , 他成为皇帝后 , 便在黄初三年 , 发布诏令废除“玉衣”殉葬制:“丧乱以来 , 汉氏诸陵无不发掘 , 乃至烧取玉匣金缕 , 骸骨并尽…岂不重痛哉!祸由乎厚葬封树” 。曹丕见证了因为玉衣而疯狂盗墓的乱象 , 他认为这对死者是有着极大隐患的 , 所谓“骸骨并尽” , 在古代社会看来不亚于天崩地裂 , 因此为了保护传统文化以及社会稳定 , 曹丕废除了“玉衣敛服” , 这一奢侈的殉葬方式消失 , 此前 , 它历经四百年的变迁岁月 , 于曹魏时期停止 。
:汉代玉衣:“贵族阶级”的奢侈敛服,玉文化下“灵魂观念”的承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再到后来 , 部分朝代的贵族阶级仍有小众身着“玉衣”的习俗 , 但终究不是潮流礼法了 。现代 , 大量的汉代古墓被考古学家所发现 , 金缕玉衣 , 银缕玉衣才持续面世 , 应证了史书中的文化 , 而“玉衣”文化 , 也在断层将近两千年后 , 又让我们重新看到它最精致时的模样 。结语:
玉石文化和礼法是我国延续至今重要的人文宝藏 。其两者的结合 , 是我国古代思想进步的重要载体 , 历经千年再度面世 , 玉衣为今研究古代玉加工工艺以及蕴含其中的意识赋予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汉代玉衣的兴起和停止 , 其中穿过的数百年从蒙昧到成熟的“葬礼文化“ , 同样是古代封建成长不可或缺的特色之一 。
参考文献:《后汉书·礼仪志》《三国志·魏书》《汉代玉衣研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