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岳飞被移出教科书看历史
来源:孟话历史从岳飞被移出教科书看历史焦杨 海量天地
长期以来岳飞都被视为民族英雄受到国人的崇敬 。 岳飞抗御外敌、精忠报国的事迹深入人心 。 岳飞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的楷模 , 爱国英雄 。 现在岳飞的名字居然被从课本中移除了 。 其原因是当年岳飞抗击的金国 , 早已与中国合并成为一个国家 。 当年的外族已与中华民族融为一体 , 既然是一家人打仗就谈不上谁是民族英雄了 。 这种解释尽管引来一些非议 , 但有一点是值得称赞的 , 我们的历史观不再把内战中的英雄当作典型来看待 , 从而降低了对内战的评价 , 这也算是历史观的一个进步吧 。尽管政府相关部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发生了变化 , 但历史仍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 比如说 ,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像岳飞这类爱国英雄?不可否认 , 每到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总会有一些爱国志士站出来 , 他们用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精神来保卫国家 。 当年岳飞不仅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雄威 , 又挥毫泼墨写下“靖康耻犹未雪 ,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遍贺兰山缺 。 壮士饥餐胡虏肉 , 笑谈渴饮匈奴血 。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 ”的壮语 , 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啊!文天祥也是南宋时期的一位爱国大臣 。 他被蒙古人俘获后拒绝投降 , 面对死亡威胁大义凛然地说出:“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的豪言 。南宋还有一位爱国诗人陆游 , 他生前留下“死去元知万事空 , 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 , 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名诗篇 。然而历史的演进经常不尽如人意 , 陆游期盼中的“家祭无忘告乃翁”景象最终也未能出现 , 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却是“雕栏玉砌应犹在 , 只是朱颜改”的江山破败场面 。 南宋军队在决定生死的崖山海战中被蒙古军队击败 , 从而彻底在历史中消失了 。 后来明朝的结局与宋朝几乎同出一辙 。 名将袁崇焕也与岳飞一样 , 都是精忠报国却反遭陷害而死 。宋朝灭亡之后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叫 , 崖山之后无中国 。 不错 , 有宋朝的中国的确是永远不存在了 。 但中国从来也不是静止地存在 。 读人类社会发展史我们知道 , 社会的发展都是在不断分化组合中进步的 。 当初宋朝也是在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后统一了中国 , 而且宋朝初年的疆土面积比之于唐朝已大大缩减 。 分与合是历史的必然现象 , 中国的国家主体就是在此消彼长中不断变化的 。 虽然宋朝和明朝先后被外国元朝与清朝所征服 , 但中国并没有灭亡 , “青山依旧在 , 几度夕阳红” 。尽管许许多多的爱国志士用生命来保卫政权 , 但社稷存亡与否并不取决于爱国者们的爱国热情 , 历史毫不留情地将他们拼死保卫的王朝送进了坟墓 。 而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保卫的国家 , 却并未因他们誓死保卫的政权的垮台而灭亡 , 中国始终存在 。可见 , 保卫国家这一说法是一种误解 。 国家根本不会灭亡何用保卫?人们真正需要爱的是国家的文化 , 而非政权 。 因为政权是由人掌握的 , 是人就会犯错误 , 有的还会犯大错 。 政权更替正是为了纠正错误推进进步 。 一个国家强大靠的是它的文化 。 只有文化强大 , 国家、民族才能延续、昌盛 。 当年蒙古人和满人尽管都凭借强大的武力征服了汉人 , 但由于文化虚弱 , 最终还是被中华民族同化掉了 。 中国能走到今天凭借的是它深厚的文化根基 , 与爱不爱国没有一点关系 。现在人们所说的爱国 , 其真实含义应该叫爱政权 。 保卫国家是混淆视听的说法 ,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保卫某个政权 , 或者是某个统治者 。 人们崇敬爱国者很大因素是被误导 。 尽管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价值观来评判历史人物 , 但一个没落朝代的保卫者至少不值得崇敬 。当人们置身于历史事件之中时 , 对事物的判断难免加入个人感情色彩 , 也就难以做出正确结论 , 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故 。 像下面这种人可能就存在这种情况 。 相比于爱国人士而言 , 他们的存在可能对推进社会进步倒更有意义 , 但却被人们所唾弃 , 这种人就是被称作汉奸的人 。宋明两朝都出了汉奸 。 比如众所周知的明朝大将吴三桂 。 在明政权危难之际他不仅不保卫朝廷 , 还带着清兵追杀小皇帝直到缅甸 , 将剩余的明朝香火彻底扑灭 。 说吴三桂是汉奸应毫不为过 。宋朝也出了大汉奸 。 很多人都以为宋朝的汉奸是秦桧 , 因为秦桧害死了岳飞 。 然而宋朝真正的汉奸并非秦桧 , 秦桧的罪行最多不过是陷害忠良 , 宋朝真正的汉奸叫刘整 。刘整是南宋一员大将 , 不仅善武而且谋略过人 , 在战场上屡建奇功 。 刘整带兵镇守宋朝边界的几年屡屡挫败元军的进攻 , 让蒙古军队毫无办法 , 以致忽必烈产生了准备放弃攻打南宋的想法 。像刘整这样的国家栋梁之才本应受到重用才是 , 而昏庸的南宋皇帝却听信谗言对刘整屡屡刁难 , 后来刘整害怕自己有一天也落得个同岳飞一样的下场 , 为了保命而投奔了元朝 。 刘整降元以后向忽必烈献上了攻打宋朝的妙计 。 他让元军不要在蜀地与宋军纠缠 , 而以湖北襄阳为突破口 。 蜀地易守难攻而襄阳则兵力空虚 , 一旦攻破蒙军就可长驱直入直捣首都临安(杭州) 。 忽必烈采纳了刘整的计策调整了兵力部署 , 很快就取得了战场上的胜利 。刘整为忽必烈做的另一重要贡献是训练了一支强大的水军 。 蒙古兵本来不善水战 , 而江南又是多江河之地 , 这也是元军多年不胜宋军的一个重要原因 。 有了水军以后蒙古人如虎添翼 , 不仅攻下了临安 , 还在崖山海战中大败宋军 , 最后逼使南宋皇帝宋怀宗跳海自尽 , 南宋遂灭亡 。 可见刘整是南宋王朝垮台的最大的罪人 。既然爱国者所爱的不是国家 , 那么卖国者出卖的肯定也不是国家了 。 他们出卖的不忠的不过是某个政权 , 或者说是不得人心的政权 。 一个腐败的、堕落的政权为何非要人们去保卫去忠诚?当然新建立的政权未必就比旧政权更好 , 但是一个新的更有生命力的政权替代腐朽没落的政权 , 也是历史新陈代谢的规律 。 元朝灭亡了宋朝 , 虽然蒙古人在文化贡献方面几乎乏善可陈 , 但是蒙古国的加入使中国的版图大大增加了 , 使得中国的国力得到大大地增强 。 因此 , 人们又有何理由去怀念那个走向衰落的大宋呢?后来大清灭明同样是这个道理 。 如此看来 , 那些所谓卖国者是不是比爱国者们 , 在推动历史进步方面更有作为呢?刘整出卖了宋朝 , 吴三桂出卖了明朝 , 但历史并未将王朝的灭亡归罪于他们 , 是否也是对他们的某种贡献的肯定?今天我们将岳飞移出教科书 , 是否也是对他当年行为的某种否定?总之 , 无论是爱国还是卖国 , 与国家的存在与否没有任何关系 , 国家不会因卖国就灭亡 , 也不会因爱国才存在 。其实 , 真正“爱国”的应该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 。 他们把政权视为生命 , 没有了政权他们一切都完了 。 像北宋的徽钦二帝做了辽国的俘虏 , 其结局比普通百姓还要不如 。 难怪统治者对江山的失去会有 “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感叹呢 。 爱国者中还应该包括士大夫阶层 , 他们的利益与统治者牢牢地绑在一起 , 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 所以他们会不遗余力地去保卫政权 , 去精忠报国 。抗日战争的走向与上述历史过程不同 , 但并不影响做出的结论 。 战争的胜利只是保住了蒋介石政权 。 假如战争失败了中国又会如何呢?看看元清两朝的走势就很清楚了 。 不管战争胜与败中国都是不会亡的 。至于说普通民众 , 无论是谁做皇帝他们的地位都不会有多大变化 , 即便是在“亡国”以后 。 除了那些失去既得利益的士大夫们会哀叹“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之外 , 我们未见史书有元清两朝民众做亡国奴感到痛苦的记载 , 说明多数民众并不在意外族人做皇帝 。 我们能见到的倒是有许多关于民国初年 , 人们对剪掉具有满人标志的辫子的不情愿 , 以及对末代皇帝下台的恋恋不舍 。 这些都是那些鼓吹爱国的人不希望见到的 。 虽然战争会让民众遭受苦难 , 但那也是身不由己 。 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而言 , 平时他们都不会把普通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 只是到了需要的时候 , 才会想起那些平时被他们视为草芥的平民百姓 。 这样的统治者民众又为何要去爱他去保卫他?难怪诗人杜牧有诗云:“商女不知亡国恨 , 隔江犹唱后庭花”呢!
推荐阅读
- 上游新闻|靠谱!九旬大爷独处引发火灾 邻居教科书式灭火
- 运城融媒|今天,青岛58中两名学霸上央视!学习好就罢了,连救人都是教科书式的
- 王泽正|央视报道!青岛58中两名高三生上演“教科书”式急救范本
- 诬陷忠良秦桧者不动脑筋也
- 《孔雀东南飞》为什么被移出教材?专家:三观不正
- 当年台湾发行的印了岳飞、孔子头像的纪念邮票[图]
- 尚奸愚民:教科书没有告诉你的商鞅变法的那些真相
- 岳飞北伐三问
- 太平天国引发民众恐慌,天国形象和教科书里不一样?
- 看看新闻网毒蛇溜进屋咬伤幼童!家长一招施救堪比"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