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学霸进军2020高考40天冲刺: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常考描写技巧汇总( 二 )


(1)《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2)陆游词中 , “林莺巢燕总无声 , 但日晚常啼杜鹃 。 ”两句 , 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 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技巧 。 衬托 , 也叫映衬 , 相形 。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 , 用相似、相关、相反的事物作为背景 , 加以烘托 。 被烘托的事物叫主体 , 用来作背景的事物叫衬体 。 衬托又分正衬和反衬 。 正衬通常就叫烘托 , 烘云托月 。 衬体作主体的陪衬 , 突出主体 。 如《采莲曲》 , 这首诗歌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 让少女的逻裙和碧绿的荷叶 , 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 , 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 。 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 , 若有若无 , 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 反衬也叫反映 , 主体与衬体相反 , 衬体从反面作背景 , 烘托主体 。 如陆游诗 , “林莺巢燕总无声 , 但日晚常啼杜鹃 。 ”两句 , 诗人以“林莺巢燕”的无声 , 反衬杜鹃的有声 , 好处是以寂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 。
例:阅读下面一首唐人七绝 , 回答问题 。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 , 箫管迎龙水庙前 。
朱门几处看歌舞 , 犹恐春阴咽管弦 。
问:这首诗在写作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
【析】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 。 所谓对比 , 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 , 使好的显得更好 , 坏的显得更坏 。 如上面七绝 , 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 , 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 , 前者忧 , 后者乐 , 对比鲜明 , 反差强烈 , 具有震撼人的力量 。 语言含蓄 , 极具讽刺性 。 第一句语中带情 。 (桑无叶 , 土生烟)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雨心忧如焚之情 。 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亨乐 , 一样“忧” , 两样情 , 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 , 溢于诗外 。
例:阅读下面一首诗词 , 回答问题 。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 红叶青山水急流 。
日暮酒醒人已远 , 满天风雨下西楼 。
(1)水急流虽然是写景 , 但与送别情景密切相关 , 呼应了上句中的“ ” , 也开启了下句中的“ ” 。
(2)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 , 其表现手法和作用有何不同?
【析】(1)解行舟;人已远 。 (2)前者用“红叶青山”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 , 后者用“满天风雨”是寓情于景 , 用悲凉之景来表达作者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
虚实结合
概念:
在诗歌欣赏中 , 虚与实是相对的 , 如书上所言 , 有者为实 , 无者为虚;有据为实 , 假托为虚;客观为实 , 主观为虚;具体为实 , 隐者为虚;有行为实 , 徒言为虚;当前为实 , 未来是虚;已知为实 , 未知为虚等等 。
1.诗歌中的“虚” 。具体说来 ,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 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 , 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
b、已逝之景之境 。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 , 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 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 , 只是朱颜改” , 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 , 但此时并不在眼前 , 也是虚象 。 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 , 颇有故国凄凉 , 物是人非之感 。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 , 樯橹灰飞烟灭 。 ”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 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 , 故也是虚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