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学霸进军2020高考40天冲刺: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常考描写技巧汇总( 六 )


色彩的渲染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 , 门泊东吴万里船 。
【析】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 , 成双成对的黄鹂 , 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 , 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 , 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 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 , 如: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 山青花欲燃 。
今春看又过 , 何日是归年?
【析】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 , 山青翠 , 花红艳 , 鸟翎白 , 碧波绿 , 景象清新 , 赏心悦目 , 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 , 追忆江南美景的;骆宾王的《鹅》“鹅、鹅、鹅 , 曲项向天歌 。 白毛浮绿水 , 红掌拨清波 。 ”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 , 红掌拨动 , 绿水泛波 , 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 , 鲜明而协调 , 在蓝天、白云之下 , 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 , “白毛”与“绿水”比美 , “红掌”与“清波”争胜 , 多么绚丽的画面 , 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 。 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 。
观察角度的变化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 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析】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 。 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 , 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 。 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 , 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 。 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 “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 , 生机勃勃 , 鲜艳夺目 , 清新刚劲 , 形象鲜明 , 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 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 。 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看同一景物 , 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 , 角度不同 , 俯视 , 仰视 , 远眺 , 近看 , 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 , 变化万千 。 从不同角度描写 , 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 , 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 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在描写紧十八盘时 , 运用的便是这种手法:远眺“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 , 匍匐在山峡当中”;仰望“紧十八盘仿佛一架长梯 , 搭在南天门口”;近看“新砌的石级窄窄的 , 搁不下整脚”;俯视“低头望着新整然而长极了的盘道------”总之 , 景物描写 , 只有不拘一格 , 不一而足 , 多角度 , 全方位地进行观察 , 详尽描摹 , 才能塑造出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 。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 , 越中山色镜中看 。
兰溪三日桃花雨 , 半夜鲤鱼来上滩 。
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 仰视, 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 低头, 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答: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 , 朦胧飘渺 , 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
白描
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 , 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 , 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 , 赋形写意 , 不事烘托 , 不施色彩 。 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 , 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 , 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 , 更不用曲笔或陪衬 , 而是抓住描写对象 , 用准确有力的笔触 , 明快简洁的语言 , 朴素平易的文字 , 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 , 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 如上文两句诗 , 即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 , 没有任何修饰语 。 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 。 在鸡鸣声起 , 残月未落之时 , 冒着寒霜上路 , 可见早行辛苦 。
例: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 , 客行悲故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