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从“补洞”到“求生存” 华为面临新的“极限挑战”( 二 )
一位半导体从业人士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 , 可能像去年一样 , 下发禁令之后再给企业临时许可证 , 目前规则的细节尚不清楚 。
美国步步紧逼
事实上 , 美国对于华为的打压并不是这两年突然心血来潮 , 在过去的近20年间一直不间断地针对华为进行调查、起诉 。 然而在这些过程中 , 华为不仅没有变弱 , 反而茁壮成长为通信行业领军者 。
采访人员梳理看来 , 在美国“卡”华为的历史中 , 有三个关键的时间点 。 这两年手段凶狠了不少 , 但是美国的逻辑有其延续性 , 依旧是在通信行业、底层技术、知识产权等方面进行利益争夺 。
第一个节点是华为初崛起的2003年 , 思科起诉华为 , 认为华为侵犯了其知识产权 , 起诉到最后 , 华为、思科最终各自发表声明和解 。 一年后的2004年 , 华为经营困难 , 差点决定卖给摩托罗拉 , 结果最后没有谈拢 。 当时 ,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就提出了极限生存假设 , 如果华为继续 , 那么就要做好有朝一日 , 与美国竞争的准备 。
果不其然 , 常态的竞争很快开启 。 从2007年以来 , 美国几乎每年都会有针对华为的行动 , 一系列的收购被阻止 。 从2007年至2012年期间 , 华为欲收购的3com、2Wire、3Leaf 均被叫停 , 在美国的招标也被干预 。
到了2012年 , 华为又迎来第二波硬战的节点 。 2012年10月 , 美国众议院发布报告 , 认为中国两家通信设备生产商华为及中兴可能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 将两家企业挡在美国市场门外 。 众议院报告中还提及了思科 , 因为报告表示“有证据显示 , 华为漠视美国公司和实体的知识产权” 。
而就在2013年 , 华为首次成为通信行业营收第一名 , 登上宝座 。 可以看到 , 近10年的兜兜转转 , 其实有很多重复的诉讼和议题 。 各种目的与通信产业竞争纠缠 , 使得围绕着华为的围猎事件异常复杂 , 且牵涉甚广 。 但是这么多年以来 , 美国并没有举出华为的“实锤” , 反而通过另一种方式“洗白”了华为 。
直到2018年 , 第三个关键的转折点来临 。 2018年8月 , 美国《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获得通过 , 该法案第889条要求 , 禁止所有美国政府机构从华为购买设备和服务 。 然后又在年末发生了华为高管事件 。 紧接着 , 2019年5月16日 , 一声惊雷 , 美国直接将华为纳入实体清单 , 隔断了一些美国企业和华为的合作 。 华为不得不重新调整方向 , 并拿出潜心研究已久的备胎 , 旗下的芯片设计公司海思进入大众视野 。 今年美国则直指海思 , 欲掐断芯片的制造环节 。
更重要的是 , 半导体也是支持通信、5G发展的底层基础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2016年 , 通信界发生了一件事情 。 2016年华为主推的Polar Code(极化码)方案 , 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方案 , 2019年时 , 华为的人选票数高于高通 , 当选了全球5G标准协会主席 。 虽然中国没有力压美国通信产业 , 但是这标志着中国通信厂商在5G时代有了更高的话语权 , 两国之间的产业边界在碰撞 。
【华为从“补洞”到“求生存” 华为面临新的“极限挑战”】2020年2月6日 , 美国司法部长威廉·巴尔(William Barr)在演讲中表示 , 中国的技术攻势对美国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 5G技术处于正在形成的未来技术和工业世界的中心 , 5G所依赖的一系列技术 , 包括半导体、光纤、稀土和材料 , 中国已经开始将所有这些元素国产化 。 未来5年内 , 5G全球版图和应用主导地位格局将成 。 而美国和盟国之间是否能够与华为展开足够的竞争 , 以保持和占领足够的市场份额 , 从而维持强劲的竞争地位?这时间窗很短 , 因此美国必须迅速采取行动 。
(作者:倪雨晴 )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推荐阅读
- 穷追猛打求生存?美国穷追猛打,华为的“冬天”可能比预想的还要冷
- 华为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求生存是华为现在的主题词
- 华为华为致员工公开信:将长期在逆境下求生存、谋发展
- 华为郭平:美打压致营收下降 “求生存”是华为现在的主题词
- 华为补洞、求生存 面对美国打压升级,华为透露新动向
- 华为华为郭平:去年华为加大研发投入主要用于“补洞”
- 虎嗅APP赴美建厂,台积电夹缝中求生存
- 信息检索站让人敬佩的国产小厂!夹缝中求生存的酷派,暂不放弃手机业务
- 华为从数据看,国内高端手机惊喜不断,安卓阵营已突破苹果防线
- @华为从坚决不做手机,到今天世界领先,中间到底经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