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晋中市:“雕”艺绝活闻天下( 三 )


砖雕技艺意蕴丰富
王家大院的砖雕艺术也颇具特色 。 建筑砖雕作为建筑的装饰之一 , 以其精美的外在形式 , 丰富的内在意蕴 , 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传统建筑的艺术美 。
大型砖雕“鹿鹤同春”中 , 鹿奔松林 , 鹤立寿石 , 鹿回头 , 鹤昂首 , 鹿鹤一呼一应 。 “鹿鹤”与“六合”谐音 , 寓意为天上地下 , 河清海宴 , 国泰民安 , 六合之内春光共浴 。 砖雕“五蝠捧寿” , 正中是“五蝠”大圆盘 , 左是石与鹤 , 右为松与鹿 。 这些以蝠、鹤、鹿为题材 , 象征吉祥纳福 。
屋脊上的砖雕望兽为开口兽 , 据说一方面是因为王家颇多为官者 , 官家张口便说三道四 , 表明了王家人胸襟旷达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 , 因开口兽喜四处眺望 , 又喜吐水吞火 , 故将其作为屋脊装饰 , 取防火的寓意 。 同时 , 砖雕作为一种有实用功能的建筑构件 , 延伸了建筑的“质” , 它还是先人们巧妙利用大自然进行造物的成功案例 , 在不经意间暗合了“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之道:取材于自然界唾手可得之“土”与“水”相合 , 成为泥筋 , 再以“木”生“火”烧制成坯 , 借“金”之力 , 雕凿成花 , 完成了“五行相合”的历程 , 最后镶嵌于建筑之上 。 用于建筑装饰的砖雕最初是模仿石雕形式出现的 , 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 具体来讲 , 砖雕一般是在烧制成型的砖块上 , 雕刻出各种人物故事、仙花芝草、祥禽瑞兽等形象 , 俗称“花活” 。 它可以在一块砖乃至若干块组合的砖上进行雕刻 。 一般是先雕刻 , 再安装在建筑物上 , 与木雕相比 , 它的使用寿命更长 , 与石雕相比 , 其雕刻材料较软 , 易于操作 。
木雕技艺栩栩如生
木雕技艺虽然自明朝中叶才由宫殿、庙宇经改造后移入民居 , 但由于此时正是晋商崛起之际 , 因此 , 这一技艺很快就被热衷于在故里起房筑院、大兴土木的山西商人大量采用 。 因此 , 在王家大院 , 木雕技艺随处可见 , 且精美无比 。
王家大院的建筑木雕主要有两类 。 一是檐下雕刻 , 包括斗拱、额枋、花板、雀替、撑拱、挂落、垂花、花牙子、栏杆、匾联等 , 这些都是体现木雕技艺的突出部位 。 其中斗拱、额枋 , 以及雀替、撑拱等构件 , 在建筑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 花板、挂落、垂花、花牙子、栏杆、匾联等构件以装饰性为主 , 主要体现雕刻图形的造型美及其寓意 , 其样式、造型、寓意内涵丰富多彩 , 就雕刻工艺而言也是雕刻艺人施展匠心的主要位置 。 二是门窗雕刻 , 包括门、窗及其细部构件雕刻 。 门、窗是建筑中的小木作 , 是传统建筑室内外空间相分连的中介 , 门窗木雕是人的视线较多关注的部位 , 在展示艺术风格、造型特征和雕刻技巧的同时 , 门窗的类别、样式、结构等体现了建筑木构件的灵活多样 , 形象、直观地体现了传统建筑门窗的装饰美 。 与建筑砖、石雕不同的是 , 建筑木雕在注重雕刻技艺的同时 , 还注重雕刻表面的彩绘装饰 , 除木质本身外 , 彩绘装饰使建筑木雕更为富丽堂皇 , 艺术语言更为丰富多变 , 地域风格也更突出 。
王家大院正厅大门之上的门楣 , 是一块精美绝伦的木雕 , 采用雕、嵌、描、绘等多种装饰技法 , 将喜鹊闹春的场景表达得惟妙惟肖 ,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 除了雕刻着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梅、兰、竹、菊外 , 许多地方的门窗 , 尤其是专供男孩子们读书的庭院中的窗子 , 都雕成简洁、古朴的书本或折扇的形状 , 表达了“万般皆下品 , 唯有读书高”的文化追求 。
建造在王家大院高家崖敦厚宅门前的大型砖雕照壁 , 中心是狮子滚绣球 , 大小三头狮子 , 嬉戏相乐 , 栩栩如生 , 俗语的“狮子滚绣球 , 好事不断头”就是它的寓意 。 顶部雕有道家人物 , 背面为四季花卉 , 再配以公鸡、鸳鸯、鹌鹑、喜鹊 , 则以谐音表达企盼 , 寓意为“功名富贵”“鸳鸯贵子”“安居乐业”“喜上眉梢” 。 人们祥和、幸福的美好追求 , 尽在其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