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卷入官场漩涡,苏轼的人生会是另一番光景吗?( 六 )


此时 , 苏轼已经六十五岁 。
当时苏辙跟他哥哥说 , 我们年纪都大了 , 就别折腾了 , 尽量地离京城这个地方近一点 , 靠近中原嘛 , 我们两个住在一起 。
苏轼本来都答应了 , 后来一听说 , 朝中可能又有新动向 , 坚决不去颍昌 , 坚决不去 。
所以他把自己终老的地方定到了常州 。
其实 , 几经颠沛流离 , 苏轼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
到了七月十八号 , 他觉得病很重 , 就把三个儿子都叫到床前 , 说“吾生无恶 , 死必不坠 , 慎无哭泣以怛化 。”
(意思是说 , 我这辈子没有做过什么坏事 , 也没有做过什么亏心事 , 死后不会下地狱 , 我死后你们不要哭泣 , 因为那不是我所希望的 。)
到了七月二十三号 , 苏轼醒过来 , 当年在杭州径山的一位著名的长老叫维琳 , 前来看望他 , 两个人交谈了很长的时间 , 苏轼还给维琳写了一首诗 , 谈到自己对佛教的看法 , 对生死的看法 。
到了七月二十八号 , 苏轼处在弥留状态 , 他的好友维琳方丈 , 在他的耳朵边上大声地说:“端明宜勿忘西方!”(意思是 , 端明学士应该想着西方极乐世界)
苏轼喃喃自语地回应说:“西方不无 , 但个里着力不得 。”(说西方世界不是没有 , 但却是不能使力的)
好友钱济明 , 也凑近他的耳畔大声地说:“固先生平时履践至此 , 更须着力!”(先生一生都笃信佛法 , 不就是为了今天嘛 , 你应当用力啊 。)
苏轼最后说了一句话 , 说:“着力即差 。”(越用力 , 就越错 。)
到最后苏迈含泪上来问他的后事 , 这个时候苏轼已经去世 。
这是在建中靖国元年 , 公元1101年的七月二十八日 。
如果没有卷入官场漩涡 , 苏轼的人生会是另一番光景吗?
也许 , 正是这样历经磨难的人生 , 才造就了“诗文独步天下”的苏轼 。


推荐阅读